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老外在義烏】塞內加爾商人蘇拉:學會溝通遠比掙錢更重要

2016-07-07 09:03:3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夏文嫻):清晨,在位於中國東部城市義烏市科瑞斯通國際貿易公司的辦公室內,老闆蘇拉卡塔·提雷拉(以下稱蘇拉)像往常一樣燒開一壺水,然後坐在茶几邊。他用茶夾夾起木制茶盤上的紫砂茶具,仔細用開水燙過一遍,隨後放入茶葉,洗茶片刻後將水倒掉,再續上熱水,泡好一壺清香四溢的大紅袍。

  從塞內加爾來中國15年,蘇拉已經養成了早起和朋友們一道喝喝茶、聊聊天的習慣。他覺得這樣可以更加拉近彼此的關係。

  蘇拉2001年來到中國廣州,後來從朋友那裏聽説義烏更是小商品的天堂,便在2003年來到這裡工作,從此與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從為採購貨物每2個月在塞內加爾到義烏間往返一次的“空中飛人”,到2007年在義烏設立常駐代表處,再到2012年在距離中國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義烏國際商貿城不遠的銀海路上成立自己專事對非貿易的獨資公司,蘇拉的生意越做越大。

  如今的蘇拉,不但早已經習慣了義烏的生活,而且還能用流利的中文給員工安排工作、和客戶談生意、跟朋友聊生活、甚至幫忙當翻譯。言談間,他時不時會用上一些非常中國化的詞彙和語氣,那架勢聽起來幾乎和中國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蘇拉看來,在一個陌生的國家創業發展,首要的事情就是學會溝通,這是遠比掙錢更重要的事。當然,這種溝通除了語言交流,還有更深層面的文化上的相互包容和理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往往會反映在國際交往的過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誤會和不快。多年從事國際貿易的蘇拉對此深有體會。他認為,不管是中國人到非洲去,還是他作為一個非洲商人到中國來,都必須要主動地融入當地的生活。如果想長久友好地共處和合作,就應當學習、理解和包容對方的風俗習慣,尊重彼此不同的文化,“我來到這個國家,不可能要求(當地)這些人來接受我,我首先要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文化。我不了解的話不可能被(他們)接受。”

  今天的蘇拉更像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作為一名來中國做生意的外商,他非常看重入鄉隨俗,重視對當地本土文化的融入,就連他整個辦公室的裝修也都採用的是中式風格。蘇拉説:“你看我的辦公室,都是裝飾了中國的字啊什麼的。因為我是在中國,我必須把環境佈置得讓中國人過來能夠感覺到,(雖然)看著我是外國人,但我是一個了解中國的人。這都是文化裏面的一些東西。”

  在身體力行地融入中國社會的同時,細心的蘇拉也常常向去非洲工作的中國人傳授一兩招方便實用的社交技巧,以幫助他們儘快克服人地生疏的困難,更好地融入非洲當地社會。
塞內加爾是一個穆斯林國家,每當齋月來臨,當地人喜歡買些白糖或奶粉贈送給鄰居,以表達節日的祝福。哪怕對方條件非常好,並不缺白糖這樣的禮物,他們也會欣然接受。

  蘇拉告訴他的中國朋友,大家並不會在乎中國人是不是穆斯林、過不過齋月,只會感受到禮輕情意重,只要在這樣的小細節上多付出一點,就可以收穫到更多的友誼,“買幾包白糖,送給鄰居,這點小事你做了,他對你的看法就會完全不同了。完全當做我們自己人,認為你很尊重他,也會尊重你。這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很有意義。”

  蘇拉在義烏有個關係很鐵的中國朋友,蘇拉管他叫“舅舅”。一次,這位“舅舅”要去塞內加爾工作。蘇拉想托自己的母親關照他一下。但是兩個人素未謀面,用什麼辦法拉近他倆的關係呢?這點小事兒難不倒蘇拉。蘇拉説:“我跟他説,每星期你買一點水果去送給我媽。他用的錢就是我的錢嘛。他説為什麼?我説你不用管為什麼。他説好吧,你要我這樣做我就這樣做,沒關係。”

  於是,這位“舅舅”就不知所以然地按著蘇拉的“錦囊妙計”開始送水果。過了一段時間,變化就悄悄地發生了。蘇拉説:“我媽給我打電話了,説:‘哎,蘇拉,你這個中國朋友人非常好,老是買水果來。我跟他溝通不了,我想跟他説話也説不來,你幫我給他打個電話,説我非常開心,他人很好。再過了一段時間,‘舅舅’也給我打電話,説:‘蘇拉,你們家人太客氣啦!不管事情大小都會叫我過來,(説我)也是家裏人。”

  至今,蘇拉的母親和兄弟們都還對此事的起因經過一無所知,但是他們已經和“舅舅”融洽得像家人一樣。蘇拉説,他的願望就是讓所有去非洲的中國人都能很好地融入當地社會,都有一種在自己家的感覺。

  碰到中國朋友和非洲老鄉之間鬧誤會,熟悉兩邊文化而又善於溝通的蘇拉也總能很快找準問題的根源,做好解釋工作,及時消除誤解。

  曾經有一位中國商人到蘇拉的公司和非洲客戶談生意,中國商人按照中國的習俗,熱情地掏出香煙遞給非洲客戶。對方對這個舉動很不高興,覺得這是在鼓勵別人抽煙,是很糟糕的行為。看到這個情況,蘇拉就跟非洲客戶解釋説,這是文化的差異,中國人發煙是友好的表示,就好像其他國家的人為了表達善意往往會給別人買杯飲料一樣。蘇拉説:“在世界上,你看見把煙放在兜裏、自己卻不抽煙的人,只能是中國人。為什麼他會放著呢?送煙給你,是一種禮貌,(表示)非常尊重你。”

  經過溝通,這位非洲客戶很快明白了這件事純屬誤會,非常高興地站起來,接過香煙,並和中國商人熱情地握手錶示接受他的善意。

  還有一次在塞內加爾,蘇拉與一個中國朋友去超市買東西。營業員跟他抱怨,為什麼她提供了服務,這個中國人卻不給小費,還説:“你朋友是最沒有用的人!”蘇拉頓時明白了這又是一個誤會。他及時提醒了朋友,朋友頓時意識到問題,認為自己有義務遵守當地風俗、維護中國人在非洲的形象,便立刻掏出1萬多非洲法郎(約100人民幣)交給營業員,營業員非常高興地收下了。但是蘇拉認為這樣還不夠,他還專門花時間跟營業員解釋小費問題上的中非差異,“我告訴她,中國人不給你小費,你不要當成是他不好、或者沒用。如果他想請你吃飯,給你的待遇是法國人都給不了的。他會給你上10個菜,哪怕吃不完,他也一定要點,為了讓你開心。你每個菜都嘗嘗,他就很高興。(小費)這樣幾塊錢的事情,對他來説,他只是不了解這個東西、沒有這個習慣。”

  作為一個深諳中非雙方文化、善於人際溝通、富有責任心又樂於助人的外國商人,蘇拉的才幹引起了義烏市政府的重視。2013年5月,義烏市政府成立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外調委)時,蘇拉自然就成為了其中的一員。雖然沒有一分工資和福利,但他總能熱心地為中外商人解決困難、有效地化解糾紛,他也因此被推舉為外調委副主任,成為這支聯合國調解隊的“主力隊員”。

  蘇拉説,義烏是一個開放而包容的城市,市政府經常會組織外國商人座談,徵詢他們的想法和建議,考慮他們的需求、解決他們的問題。這讓他感到非常欣慰,出於一種責任感,他願意努力回報社會,也願意花時間為更多的人架起溝通的橋梁。蘇拉説:“最主要的不是改變,最主要的是願意和我們座談,聽我們發言。在自己國家,和市長在一起説話,可能100年都未必有這個機會呀!到義烏有這樣的機會,還不應該感謝嗎?義烏市政府給了我這個平臺,這個平臺我所有的錢想換也換不到,給了我這點,我要回報給中國人。我比較重感情,你給我一份情,我也回報你一份情。”

  4月底,蘇拉回塞內加爾組織了一場研討會,主題就是幫助在那裏的中國人更好地了解塞內加爾、了解當地社會。為連接起中非文化的紐帶、促進雙方的溝通,蘇拉還在不懈地努力著。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