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達卡恐襲折射南亞嚴峻反恐形勢

2016-07-07 10:41:0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7月1日晚,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外交使館區一西餐廳遭武裝襲擊,30余名人質被劫持,其中大部分是在孟的外籍人士。在警方與襲擊者對峙期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佈對此事件負責,隨後又登出疑似人質遇難現場及襲擊者照片。事件中20名人質遇害,主要是來自意大利、日本等的外籍人士,而“伊斯蘭國”也不憚于承認其目標就是所謂“十字軍國家”的公民。儘管孟加拉國政府否認“伊斯蘭國”肇事,認為係本土暴恐勢力作案,但不得不指出,“伊斯蘭國”確與此案關聯重大。不同於此前“伊斯蘭國”認領的發生在孟國內針對自由作家、LGBT群體活動家等的暗殺襲擊,此次劫持事件策劃實施更加複雜,“伊斯蘭國”反宣機器反應之迅速、準確也令人咋舌。《紐約時報》指出,“伊斯蘭國”公佈的5名疑似襲擊者與警方事後公佈被擊斃暴徒的照片一致。

  孟加拉國業已成為“伊斯蘭國”對外滲透的新著力點。近期,“伊斯蘭國”官方雜誌《達比克》(Dabiq)反復借孟加拉國炒作,透露欲將孟打造為其在南亞新“橋頭堡”之圖謀。《達比克》刊出了所謂“伊斯蘭國”在孟頭目的訪談,宣稱在孟建立“聖戰”基地,向西可與“呼羅珊省”(“伊斯蘭國”自命以阿富汗、巴基斯坦為中心的“省”)夾擊印度,向東則是進軍緬甸的前哨。同時,“伊斯蘭國”也借認領孟國內恐怖襲擊自我炒作。據美國跟蹤暴恐勢力網絡活動的“SITE情報集團”統計,在過去一年半中,“伊斯蘭國”認領了孟國內一半以上暗殺襲擊。此外,“伊斯蘭國”還通過《達比克》載文介紹孟籍公民赴中東參加“聖戰”經歷,鼓動孟人外逃。

  事實上,南亞始終是“伊斯蘭國”對外滲透的重點地區。2015年1月,“伊斯蘭國”宣佈建立所謂“呼羅珊省”,吸引了大批阿富汗、巴基斯坦本土暴恐勢力“追隨”。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省等地已出現了打著“伊斯蘭國”旗號的武裝勢力,並與阿富汗塔利班、阿富汗安全部隊爆發了激烈衝突。同時,“伊斯蘭國”還宣稱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本地暴恐勢力建立了聯繫,不少本地暴恐案件現場發現大量“伊斯蘭國”反宣材料。而伴隨著在中東軍事失利、逐步收縮,“伊斯蘭國”或還將進一步加緊對外、尤其對南亞滲透,為其蟄伏打造巢穴。

  此形勢下,南亞地區反恐形勢更趨複雜。一方面,本土暴恐勢力依舊活躍。如巴基斯坦的“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TTP)、孟加拉國的“孟加拉國聖戰者黨”(JMB),仍是各自國內最大暴恐威脅。另一方面,國際恐怖勢力“推波助瀾”。“伊斯蘭國”加緊意識形態滲透和組織人員勾連,刺激本土暴恐勢力“再包裝”與“再網絡化”、趁勢作亂。同時,大批在中東的南亞籍或南亞裔勞工、移民極易受到“伊斯蘭國”蠱惑,暴恐勢力回流及極端思想擴散的風險還將進一步顯露。而且,“基地”組織在南亞經營近20年,與南亞本土暴恐勢力聯繫深厚。2014年,隨著美軍從阿富汗大幅裁撤,“基地”組織得以喘息,組建了“次大陸分支”,在各本土暴恐勢力、極端武裝間穿梭撮合,圖謀共同“抵禦”“伊斯蘭國”向南亞擴張。在新老國際恐怖勢力“較勁”之中,恐怖主義跨境聯動之勢加劇。

  反觀南亞各國,反恐怖鬥爭仍面臨嚴峻考驗。首先,反恐能力建設不足。各國在情報蒐集與研判、反恐執法、涉恐嫌犯管理及司法審判、打擊恐怖主義融資、管控極端思潮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短板。就在此前的6月,孟加拉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全國反恐“嚴打”,逮捕了上萬名涉恐嫌犯。然而,無的放矢的打擊不僅打草驚蛇,而且集中大量關押還將使監獄成為傳播極端思想、暴恐犯罪手段的“陣地”,此點上巴基斯坦已有前車之鑒。其次,引導宗教界張弛失度。南亞各國深受伊斯蘭教影響,宗教勢力在穆斯林群眾中基礎深厚。政府用力過猛將致宗教溫和派失語、極端派得勢,但過分妥協又將使宗教活動失于管控、助長極端思潮。更重要的是,南亞各國反恐合作匱乏。出於不同的政治、安全考量,南亞各國對恐怖主義的認識差異較大,尤其在什麼是恐怖主義、其威脅的來源、危害程度及發展趨勢等關鍵話題上“共同語言”不多。面對恐怖主義跨境聯動的威脅,尤其是在“伊斯蘭國”鼓噪新一輪全球性極端化浪潮時,圍繞反恐合作,南亞各國仍缺乏一個協調立場、共商對策的有效平臺。

  如今,恐怖主義已成“人類公敵”,反恐怖鬥爭也只有攜手直前之路,而無退縮自保之途。(林一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