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通過“上訪”找政府要錢 “刁民”好大胃口

2016-07-07 14:00:16|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6月29日上午,山東省高青縣唐坊鎮低保戶王立軍來到鎮政府,要求政府有關負責人為其做貸款擔保人,幫個人購買汽車。鎮幹部李坤對王立軍進行説服勸阻時,突遭傷害,身中9刀。當地幹部信訪辦負責人表示,王立軍與普通的上訪戶不一樣,既沒有上訪材料,也無上訪單位,説到底就是一句話,以上訪為要挾,找政府要錢。(《新京報》7月6日)

  上訪戶經常有讓人同情的遭遇,但這位上訪戶完全讓人同情不起來。作為低保戶,王立軍已獲得各種政策規定的救濟,卻還是經常向政府提出各種不合理訴求。王立軍在當地村民中的印象則是“小偷小摸”“好吃懶做”。貧困或許是激發同情心的一個因素,但是貧困絕不是為所欲為的理由。不客氣地説,如果説世界上真有“刁民”這類群體的存在,王立軍恐怕是其中之一。

  明明沒有冤情,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為什麼王立軍還是打著上訪的旗號找政府要錢呢?這是因為他掐準了地方政府的“軟肋”——信訪壓力。每當重大節日、全國重要會議的時候,王立軍會通知鎮裏,準備去北京上訪。鎮政府不希望王立軍真的到“上面”上訪,所以儘量滿足王立軍的訴求——很多已經超出了政府救濟的責任範圍。

  但是,政府終究不能滿足王立軍的所有要求,比如幫助其貸款買車。王立軍根本沒有償還能力,政府和政府官員也不可能為其擔保,否則就有濫用權力的嫌疑。血案就這樣發生了。

  王立軍把“上訪”當成一種謀生的手段,其胃口越來越大,當地政府的步步妥協是不能回避的原因。他“幾乎每星期都到鎮上來”,一次次要錢成功。以缺錢為理由上訪,在旁人看來可能是無賴,對政府而言則是麻煩。當地政府解決這個麻煩的方法顯然是消極的,僅憑他“生活實在困難”就違反原則發錢,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這筆正常救濟費用以外的經費從哪出,怎麼入賬,還涉及財政資金是否合理使用的問題。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説:“大多數上訪者是為了解決問題,但是少數偏執的上訪者,通過這個體系獲得了不應該獲得的好處。”王立軍就是信訪體系的不合理的受益者。他們像寄生蟲一樣,看準地方政府對信訪的某種緊張情緒,屢屢索取,甚至獅子大開口。可見,信訪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雙刃劍,一方面確有困難的公民繼續通過信訪表達意見,另一方面有人利用信訪謀利。

  2013年,中國信訪制度發生了重大變革,國家對各省市不再搞全國範圍的信訪排名、通報,確立了“把矛盾化解在當地”的新思路。這無疑是信訪制度的一大進步。但是,“把矛盾化解在當地”,並不是把矛盾掩蓋在當地,也不能讓地方政府為沒有責任解決的矛盾埋單。信訪制度無力承擔無限的責任,更不必搭理一些無理信訪者的胡鬧。如果這種因信訪而生的矛盾影響到了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那麼將其交給法律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面對複雜的信訪環境,有必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信訪是公民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見的途徑,這其中的要求和意見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不合理的部分還可能給公共利益帶來損失。信訪者並不能代表天然的正義,信訪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為了避免類似血案再次發生,地方政府應當明確信訪的權責邊界,不再為不合理的信訪訴求埋單。(王鐘的)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