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理念推進農村脫貧攻堅

2016-07-07 11:47:11|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蘇澤旭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加快農村扶貧開發,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貫穿全民、全面、共建、漸進共享的思想,以共享發展理念引領和推進農村貧困治理。

  共享是全民共享。共享發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堅持共享發展,就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十二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增長,農業連續增産,貧困人口大幅減少,但中西部地區總體落後於東部地區,農村明顯落後於城鎮,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等成為扶貧開發難點。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全民共享”理念,在農村貧困治理中努力破除重效率輕公平、重城市輕農村、重GDP輕民生等觀念,積極以“全民共享”理念謀篇佈局,認真貫徹以人為本、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等思想,使農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甩掉貧困帽子,決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共享是全面共享。共享發展就要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建設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權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黨和國家更是基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統一來推進共享發展理念在實踐層面的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確定脫貧攻堅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準。在這個總體目標指導下,我國農村貧困治理必須以“全面共享”為目標,在教育、交通、醫療衛生、公共文化、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通過發展教育事業、支持特色産業、引導勞務輸出、實施易地搬遷、開展醫療保險和救助、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等途徑與方式實現脫貧目標,使農村貧困人口全面享有我國各個領域的建設發展成果。

  共享是共建共享。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只有在全社會營造人人參與、人人盡力的良好環境,以共享引領共建,以共建推動共享,才能最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真正形成發展成果人人享有的生動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積極性。當前,扶貧開發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衝刺期,我們必須打破傳統扶貧體制,創新社會力量參與機制,積極引入市場、社會組織、個體等各方力量,構建多方協同治理聯盟,積極發揮除政府之外的其他治理主體的特長和優勢,匯聚全社會力量,實現資源共享、功能互補,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共享是漸進共享。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仍是社會主要矛盾。共同富裕、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的普遍提高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過程,任重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大規模的扶貧開發,我國已有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但我們還應清醒地認識到,由於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仍然突出,一些地區脫貧攻堅任務仍很艱巨。我們必須遵循“漸進共享”治理規律,立足國情,明確當前農村社會發展的不同特點和要求,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根據不同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因地制宜制定扶貧政策,重點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有差異的治理措施,逐步增強農村社會發展的平衡性、可持續性,逐步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水準和品質,不斷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推進。(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茂平 趙奇釗)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