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歐洲時報評論稱南海仲裁是肇事者的“自擾”

2016-07-08 22:24:27|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新華社巴黎7月8日電 法國華文報紙《歐洲時報》8日發表題為《南海本無事 “仲裁”自擾之》的評論文章,指出南海仲裁只能是肇事者的“自擾”。

  文章説,隨著7月12日南海仲裁法庭關於南海問題的仲裁結果“出爐日”臨近,本來相對太平的南海,被攪得沸沸颺颺。十分滑稽的是,仲裁案菲方首席律師近日稱此次裁決“將剝奪中國在南海權益上的九段線主張”,輿論大嘩:這位美國律師真可謂未卜先知仲裁結果。這一幕,折射出菲律賓與仲裁庭成了美國牽著線的兩個木偶。

  文章説,7月5日,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華盛頓的一個南海問題對話會上稱,“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絕不是加害者、肇事者,而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很快就會出來的“仲裁”,“不過是一張廢紙!”這堪稱是中國具有官方色彩表態上的“最硬版”。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回應,“該仲裁庭對有關事項無管轄權”,重申中國“不接受、不參與和不承認”國際仲裁庭作出的任何裁決。在南海爭議問題上,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將繼續遵循國際法,堅持與直接有關當事國,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解決。

  文章説,眾所週知,今天的南海緊張局勢,美國因素是始作俑者。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已是安排戰後秩序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所明確認定。長期以來,周邊地區沒有任何國家對此提出過異議。而美國方面,直至中美建交,美國也從未對此有所質疑。可見,今天的所謂國際仲裁,不過是美國以及一些對中國“崛起”心存芥蒂的國家,遏制中國發展的一個手段而已。

  文章説,中國的“強硬”説明,如果仲裁庭作出不利於中國海洋主權的判決,會有兩個後果:一是中國將以更加強硬的姿態與行動回應;二是當事的菲律賓與美國都不可能從中獲得任何好處。

  文章最後説,無論南海仲裁的結果如何,只能是肇事者的“自擾”,而絲毫也擾不到中國以不變應萬變維護國家主權的方略;擾不到中國的轉型、發展的大局;擾不到中國與鄰為善共同發展的文化;更擾不到海外華僑華人堅定地與祖(籍)國站在一起,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夢想的步履與信心。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