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在韓國部署已定 料將促使中俄走向聯合反制
“薩德”反導系統。資料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今天(8日),美韓宣佈將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中方對此表示了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稱此舉將嚴重損害包括中國在內本地區國家的戰略安全利益和地區戰略平衡。
對此美方堅稱,薩德是純粹的應對短程及中程彈道導彈的防禦性系統,並不會損害中國或俄羅斯的利益。韓國國防部長官韓民求表示,部署薩德只為防禦朝鮮核導,不針對第三國或其他地區。
軍事觀察員魏東旭指出,美國把薩德反導系統部署到韓國的軍事基地,戰術上是為了應對和攔截朝鮮的彈道導彈,戰略上則是為了削弱中國和俄羅斯的導彈打擊能力,包括核反擊與核威懾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薩德全稱為“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2008年正式部署,它與“愛國者”導彈構成了美陸軍的高低搭配反導體系。其技戰術性能主要表示為:目標識別能力強大;導彈射程遠,防護區域大;攔截高度和摧毀概率較高;採用“動能殺傷技術”,破壞威力大;機動能力和系統生存性較強;數據相容性強,系統應用廣泛。
魏東旭認為,針對朝鮮,薩德系統可以和韓國或駐韓美軍的愛國者防空導彈構成高低搭配,對朝鮮的中遠程導彈形成雙重的截殺。
但事實上,薩德在韓國部署後,其雷達監控範圍可深入覆蓋東北亞腹地,平時可攝取該地區國家諸多情報、積累目標特徵數據,戰時則充當早期識別與跟蹤工具、提升導彈攔截概率。這就使薩德不局限于充當單純的被動防衛性盾牌,還具備了相當的攻勢防禦能力,從而遠遠超出了朝鮮半島防衛的需求,極大危害到東北亞地區國家的戰略安全利益。
魏東旭表示,美國在韓國部署了薩德反導系統後,很可能會利用相控陣雷達對中國東北部及其他地區的導彈試射、發射情況進行數據蒐集和採集,以進一步完善美國的反導數據庫。如果數據收集到足夠多的話,就會削弱中國的導彈打擊能力,甚至包括導彈反擊能力,對中國的遠程彈道導彈以及核威懾能力起到削弱作用。
韓國是美國在亞太進行反導佈局的一個重要節點。薩德反導系統可以與美國海軍的宙斯盾驅逐艦進行聯網,它探測到的導彈飛行路線或軌跡,可以完全實時地與美國海軍的宙斯盾戰艦進行數據共享。魏東旭説,“這種陸地與海上反導系統聯網的態勢,對中國的戰略安全非常不利。”
但魏東旭告訴國際在線記者,薩德並非無懈可擊,儘管它可以進行機動的部署,但它整個體系的展開需要較長時間,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進行機動轉移,因此它本身很可能也會淪為對手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打擊對象,如具備一定突防能力的彈道導彈,或者戰術巡航導彈,皆可以對薩德進行精準的點殺。“所以説薩德雖然可以在韓國落腳,但是它自身的安全性並不是特別高。”
另一方面,因為薩德在韓國的部署,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會遭到進一步的擠壓,俄羅斯與美國、北約在反導領域的對抗和博弈很可能會更加激化和表面化。
“這種咄咄逼人的軍事部署很可能會促使更多的國家走向聯合,比如中國和俄羅斯很可能會在反導領域有更多的演練和互動,對美國的反導攻勢形成制衡和制約。”魏東旭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