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繼續完善南海海域民用公益性導航助航設施建設
新華社杭州7月11日電題:“安全、救助、生態保護”:我國將繼續完善南海海域民用公益性導航助航設施建設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齊中熙
南海是國際海運貿易的重要要道。我國在維護南海海域水上交通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在南沙群島有關進駐島礁上開工建設5座大型燈塔,對於提升南海海域航海保障、海上搜尋救助等有哪些意義?7月11日是我國第12個航海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航海日論壇上,交通運輸部相關人員就以上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
我國南海海域民用航海保障基礎設施網絡初步形成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説,我國是航運大國、漁業大國、造船大國和海洋大國,擁有1.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和1.4萬公里島嶼岸線。
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我國的先民就懂得利用碣石指引船舶安全航行,這也是有記載最早的“自然航標”。燈塔是海上安全航行重要的導航公益服務設施,被譽為船舶的“指路明燈”,是船員的“保護神”。
漁民對於建設南海島礁燈塔期盼已久。我國在南海島礁建設的第一批燈塔建成發光後,一位長年在南海作業的漁船老船長説,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燈塔,就如同看到家鄉一樣。
徐成光介紹,我國沿海已經設立了2000余座燈塔、燈樁,全天候、不間斷地為海上生産作業、船舶航行、減災救災等活動,提供良好的導航和助航服務。
據交通運輸部介紹,我國逐步加大了對南海海域民用航海保障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南沙群島有關進駐島礁上開工建設了華陽等5座大型多功能燈塔,其中4座已發光使用,1座基本完成即將投入使用。這5座大型燈塔可提供綜合導航助航服務,成為我國在南海海域建設的重要公益性服務設施。另外,我國在西沙水域建成了晉卿島等4座燈樁,在永興島等設置了4座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基站,實現了西沙重點水域信號的全覆蓋;開播了海上安全信息廣播業務,實現了對西沙、中沙水域信號的覆蓋。
“截至目前,我國在上述水域已經建設31座民用航標設施。島礁燈塔、燈樁的建成,以及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海上安全信息播發系統信號的覆蓋,使我國南海海域民用航海保障基礎設施的網絡初步形成。”交通運輸部海事局黨組書記許如清説。
燈塔三大功能:安全、救助、生態保護
許如清介紹,我國作為國際海事組織的成員國,有責任履行承擔南海國際海運通道的航行安全、人命救助和環境保護的義務。我國在南沙群島有關進駐島礁上建設燈塔主要有三大功能。
一是保障國際航線通航安全。在南海主要航線附近,由於島、礁、灘多,暗沙也多,且其位置和水深、水文缺乏準確的資料記錄,加之航路附近有許多通航障礙物,這些都需要通過設置航行安全保障設施,對船舶進行導航指示。
二是為海上搜尋救助、防災減災提供了基礎設施支持。通過燈塔的建設和使用,可以為在南海海域航行的商船漁船,提供救助協調指導和氣象災害預警、預防信息服務。
許如清説,針對南海海域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國在湛江、海南、西沙設置了3個救助站點,並長期部署專業救助船舶進行值守。我國已在南海海域多次成功地救助了包括南海周邊國家在內的遇險商船、漁船和船員、漁民。據海南省搜救中心統計,從2013年至今,在南海海域發生的船舶遇險事故中,我國已成功救助了中外籍遇險人員3396人。
三是有利於降低船舶溢油風險,保護南海海洋生態環境。南海是亞洲各國石油運輸的集中區域,全球三分之一的原油運輸和超過二分之一的天然氣需經南海運輸。油輪、液化氣船等船舶在此海域通航密度大,這意味著,由於船舶發生碰撞、擱淺等事故而帶來的溢油風險也大。一旦發生類似事故,將會給脆弱的南海生態環境和周邊島礁、海岸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在燈塔的導航指引下,能夠幫助船舶在航行過程中進行有效定位和航路指引,這對於預防事故險情的發生,降低船舶溢油污染的概率,進而有效保護南海海洋生態環境,都將起到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
我國將繼續完善南海海域民用公益性導航助航設施建設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巡視員鄭和平,長期從事我國航標海測管理工作。他多次赴南沙群島有關進駐島礁上的燈塔建設現場,全程參與燈塔建設,對5座燈塔的選址、設計、建設和發光的全過程十分熟悉、了解。
鄭和平介紹,就現狀而言,南海海域特別是南沙群島附近水域的民用公益性航海保障設施仍滯後於航運經濟發展。因此,需要逐步構建和完善航海保障服務網,實現區域全覆蓋,為更加便捷、暢通、高效、安全的交通運輸環境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
鄭和平説,為適應和滿足船舶安全航行需求,下一步,我國將繼續完善南海海域民用公益性導航助航設施建設,構建海上安全通信網,開展交通水域測量與製圖和建設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等,向過往船隻提供高效綜合航海保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