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國際社會公開表態支持中國南海問題立場

2016-07-13 16:47:0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報道:由菲律賓前政府單方面提請的南海仲裁案7月12日將正式“裁決”。中國政府多次鄭重聲明,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不承認、不執行裁決結果。越來越多國家及國際組織公開表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6月23日至26日,拉美左翼地區組織聖保羅論壇在薩爾瓦多召開第二十二屆年會,與會的51個拉美政黨及組織一致通過決議,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決議強調,國際爭端應在沒有外部勢力干涉情況下,由直接當事方通過協商和平解決,南海問題亦應遵循這一原則。但是,當前外部勢力反其道而行之,甚至針對中國,挑起爭端並訴諸武力。聖保羅論壇對此予以堅決反對。

  6月27日,厄瓜多爾主權祖國聯盟運動執行書記多麗絲•索利斯發表聲明,支持我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主權祖國聯盟運動一貫主張尊重各國人民主權、尊重國際法,因此,支持中國人民尋求解決南海問題的正當立場;由直接當事國進行對話、談判和協商,沒有外部勢力干擾,對達成合法協議至關重要。只有這樣,國際法才能永遠發揮主導作用;主權祖國聯盟運動希望在尊重國際法的前提下,早日解決問題,助益世界多極化。

  6月28日,巴西共産黨中央委員、國際關係書記若澤•雷納爾多發表書面公開聲明,表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違反了兩國業已達成的協議,即通過談判協商解決海上領土糾紛,東盟成員國也支持由直接當事方談判解決爭議,而外部勢力一再挑釁,圖謀南海地區軍事化,威脅地區和平穩定。呼籲有關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端,反對外部勢力干預。

  6月29日,阿根廷正義黨榮譽副主席、前眾議長胡利安•多明戈斯通過社交媒體推特發表公開聲明表示,當今世界,任何主權爭端都應通過協商對話和平解決,有關南海爭議也應遵循這一原則,這是維護世界安全穩定的唯一途徑。中國和菲律賓兩國可以證明,直接當事方通過談判協商,才是最終解決主權爭端的可行方式。

  6月29日,墨西哥城市大學教授海因茨•迪特裏希表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的做法不合適,因為南海是地區問題,不應將其國際化。海牙國際法庭都是資本主義為了維護自身對世界統治設立的機構,不會做出有利於中國的判決。中國在這個問題的立場更加實際,美國的外交政策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的發展,美國已經做好了南海開展核戰爭的準備,美國五角大樓曾有討論,奧巴馬曾明確表示不支持中國在南海軍事存在和防空識別區。中國外交戰略應該阻止美國參與南海問題,美國通過北約在很多地區加強了軍事存在。只有在美國不干預的情況下,相關國家共同協商,才能解決南海問題,實現中國所説的雙贏。當前格局已與前兩次世界大戰不同,前兩次是以攻城略地,第三次是網絡和導彈,島礁的作用大大下降。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是非常重要的,美國並不是紙老虎,而是用導彈武裝起來的真老虎,中國應該打破其他國家跟美國的結盟關係,同時形成新的聯盟。

  近期,洪都拉斯國民黨領導人瓦爾特•卡斯特利亞諾斯表示,理解和支持中國不參與、不接受仲裁的立場,認為南海問題應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和平解決。

  近期,危地馬拉全國匯合陣線宣傳書記埃德加•伊瓦內斯表示,完全支持中國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議,反對將這一問題國際化。

  近期,哥倫比亞自由黨總書記埃克托•埃斯皮諾薩發表微信聲明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他説,哥倫比亞自由黨歷來主張並推動各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以及在沒有別國任何形式的干涉下,通過外交方式解決領土分歧。因此,我們支持通過協商和對話,和平解決中國南海問題。在此過程中,根據現行國際法進行的外交談判與協商應發揮主導作用。同時,我們希望在中國南海地區各國貿易、政治關係不受到損害的情況下,及時解決這一邊界分歧。

  近日,聖盧西亞聖中友協會長厄爾•布斯凱撰文表示,通過直接當事國談判協商解決南海爭端,不僅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也是中國同東盟國家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達成的協議。菲律賓單方面將南海問題提交國際仲裁,既違背了中菲雙邊文件和有關協議,也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因此,中國完全有理由不接受、不承認仲裁結果。部分域外勢力推動仲裁或調解,目的是把對中國同鄰國爭端的外部干涉合法化,為其在這一地區軍事存在製造藉口。

  6月29日,厄瓜多爾社會黨副主席阿巴德發表聲明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厄瓜多爾社會黨全體領導人和黨員在南海爭端問題上謹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人民表示聲援。我們認為,對話是解決主權與領土問題的最佳途徑。因此,我們支持中國和其他直接當事國根據業已達成的協議,就此問題繼續開展談判與協商。我們希望,各直接當事國在尊重史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通過談判和平解決中國南海的海洋權益問題。為此,必須通過友好協商與談判,找到和平解決領土與海洋司法爭端的方法,以加強互信,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