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蒙古國“漢語熱”方興未艾(組圖)

2016-07-14 09:33:1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漢語夏令營營地

  國際在線報道(特派蒙古記者 朱曼君):在中國,很多家庭樂於把孩子送入英語、漢語的雙語學校,而在蒙古國,雖然大多數家庭收入仍然微薄,但還是有很多家長不惜重金把孩子送進漢語、蒙語雙語學校。

  蒙古國作為一個內陸路國家僅有兩個鄰國——中國和俄羅斯。由於歷史原因,俄語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蒙古國的第一外語,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蒙古進行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推行親西方的政策,英語成為蒙古第一大外語。今天,漢語已經成為僅次於英語、俄語的蒙古國第三大外語,並且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倫扎目前是烏蘭巴托育才學校孔子課堂的教導主任,已經學習了近20年漢語的他,對於蒙古出現的“漢語熱”格外有感觸,“蒙古全社會對漢語都特別熱,舉例説,1997年我考上人文大學漢語系,那時候我們全係總共有57個學生,包括上夜班的,他們是下午4點上課,加上他們總共才57個。但現在人文大學已經有230多個學生了,應該説很多人特別喜歡學習漢語,他們在工作當中,特別是商業這塊兒最重要的,可以第一語言説就是漢語。” 

  20歲的卉雅接觸漢語僅僅三個月,但是現在她不僅已經可以用漢語接受採訪,還認真考慮要把漢語納入到未來的人生規劃中來,“我有打算去中國留學,學國際關係或者相關專業。我真喜歡漢語,喜歡學習漢語,所以我努力學習。在蒙古用漢語的工作很多,明年我打算去中國留學,所以我要學好漢語。”

  已經在蒙古教了8年漢語的張玲對於卉雅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內掌握漢語到這個程度並不意外,她説,蒙古學生在學習漢語時表現出的勤奮和認真時常令她感動,她給記者舉了一個小例子,“在初級的時候,他們不太理解我的意思,我説每個生詞寫10遍就行了,但是有人寫10行,一課的生詞可能有20多個,我第一次改作業的時候都震驚到了。如果他們不願意學習是不會寫這麼多的。雖然是理解上的錯誤,但是也能看出蒙古的學生是真的很刻苦”

  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是蒙古國成立最早的孔子學院,8年多來已經累計培養學生7500人,院長朱軍利説:“我們孔院的學員,最小的有六七歲的孩子,最大的有50多爺爺級的,有時候一個班裏就有年齡跨度這麼大的人,同時在學漢語,社會各界學漢語的都有。我們做過一項調研,目前在蒙古國各類學校裏面學習漢語的學生有大約九千到一萬人,同時在中國包括拿了獎學金去的和自費去的,在中國讀書的學生也有8000多。我們知道蒙古國總人口只有300萬,其中兩萬人在學漢語,這個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雖然目前漢語還不是蒙古國大學入學考試的必考科目,但是有很多家長依然不惜重金將孩子送到漢語、蒙語的雙語學校,希望讓下一代從小學好漢語。蒙古國規模最大、也是唯一一家獨立的孔子課堂——烏蘭巴托育才學校孔子課堂的負責人都仁吉日嘎拉每到招生的時候都很為難,因為平均每年不足百人的招生規模根本無法回應蒙古家庭期待孩子們學好漢語的高漲熱情。都仁吉日嘎拉説:“現在蒙古的基礎教育是免費的,比如説國立的小學、中學、高中都是免費的。但是好多家長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學費對於蒙古一個普通家庭還是挺高的,但是很多家長還是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希望孩子學好中文,有一個外語的基礎。我們每年5月招生,現在每年都招兩到三個班級。每到5月就好多家長來到我們學校,有的是托關係,我的是直接找校長,因為蒙古現在是漢語熱,很多家長都希望把孩子送到中文學校。”

  都仁吉日嘎拉説,目前在烏蘭巴托英語雙語學校不到10所,俄語學校更少,韓語、日語也就一兩所,但是漢語學校卻至少有20所,可即便如此,孔子課堂每年入學報名火爆的情形依然不改。

  目前,中國是蒙古最大貿易夥伴,對華貿易佔蒙古總體對外貿易的62%,學好漢語就等於找到好工作的想法,在蒙古已經深入人心,而在這一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蒙古青年人也開始接受和熱愛中國文化。對此,中國駐蒙古大使邢海明説:“這些年中蒙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人文交流方興未艾,這體現在人與人、心與心的接近。坦率地講,還是俄語比較多,後來是英語。但是這些年,漢語在蒙古的傳播方興未艾,已經變成了蒙古的一種時尚。很多蒙古的年輕人以懂得漢語、學習漢語、有中國朋友為榮。現在大學、中學,甚至小學,都在開漢語的課程,學習漢語的熱潮和學習漢語的勁兒是越來越好了。”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