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學者談所謂南海仲裁案:結束鬧劇 回歸正軌

2016-07-15 21:44:29|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編輯:楊玉國

  7月12日,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簡稱“仲裁庭”)公佈所謂的“最終裁決”。

  當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來華出席第十八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時強調,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堅定致力於維護南海和平穩定,致力於同直接有關的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同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外賓時表示,中國政府不接受、不承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所謂“裁決”,這是維護國際法的舉措。

  為重申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加強與各國在南海的合作,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中國政府12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中國外交部鄭重聲明: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13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向國際社會表明,在長期歷史過程中,中國確立了對南海的主權和在南海的相關權益,中國人民早已成為南海諸島的主人。

  當地時間13日,聯合國下屬國際法院發表聲明,國際法院作為完全不同的另一機構,至始至終未曾參與該案。學者認為,“南海仲裁案”所謂最終裁決罔顧事實,武斷結論;歷時三年半的一場鬧劇是時候結束了。

  所謂仲裁就是一場鬧劇

  7月12日下午,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院長傅崐成正在老撾首都萬象參加東盟國家在南海“功能合作”的高層國際會議,他在發言前幾分鐘,通過手機新聞看到菲律賓所謂南海仲裁案結果,沒有看完就已注意到其漏洞百齣,感到“非常震驚”。“例如,仲裁結果認為整個南沙群島和島礁都沒有權利主張200海裏專屬經濟區,這是一個大膽的、武斷的説法,根本沒有經過詳細的科學調查。再比如,仲裁結果所謂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權利和歷史性水域是沒有法律基礎的,南海斷續線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更是罔顧事實,明顯錯誤。”傅崐成向記者説。

  作為政府間直接交流之外的“二軌外交”,此次與會者為東盟10國與中國的學者、前政府官員。傅崐成當即決定用兩分鐘時間對所謂南海仲裁案作簡短評論。他重申了中國主張的歷史性權利不僅具有法律基礎,而且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作為支持。傅崐成説,一席話後,在座菲律賓和越南之外的嘉賓都鼓掌贊同他的講話。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國強認為,臨時仲裁庭違背客觀事實,違背國際法,存在嚴重的越權、濫權、擴權行為。第一,本案直接涉及南海島嶼主權歸屬和海域劃界問題,仲裁庭對於本案不具有管轄權和可受理性,仲裁庭本案的受理已經超出了仲裁庭所能夠司法管轄的範圍,存在越權的行為。第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要尊重有關國家對解決爭端所選擇的方式,中國所採取和堅持的是外交談判與和平解決,仲裁庭無視中國解決爭議的選擇,存在著濫權的行為。第三,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98條之規定,中國已經發表過排除聲明,涉及海域劃界、海上軍事活動、海上執法活動、科研等方面引起的爭端不接受任何強制司法仲裁。中國有聲明在先,仲裁庭無視國際法賦予締約國的權利,存在著擴權行為。

  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鞠海龍説,此次所謂裁決中,金錢和政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南海仲裁案本質上是一場金錢與政治的鬧劇。

  領土主權必須遵循歷史與法理

  在李國強看來,考證領土主權不外乎兩個依據,一是法理,一是歷史,兩者缺一不可。論證領土歸屬同樣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理為準繩”。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在南海的相關權益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仲裁庭所做的裁決罔顧事實,而且置中國南海歷史依據于不顧,片面地利用所謂國際法原則來裁決中國兩千年曆史所形成的權力和權益,令人震驚!”

  南海,亦稱南中國海,指中國東南方向北緯23°27′與南緯3°、東經99°10′與122°10′之間的廣大海域,整個海域為一由東北朝西南走向的半封閉海域,東西距離為1380公里,南北距離約2380公里,總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慶新説,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由中國最早發現、命名並持續對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行使主權管轄;中國政府始終堅持擁有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主權的立場,併為和平解決南海問題不懈努力。

  李慶新説,中國人民最早開發和最早經營南海諸島和海域,中國最早發現和最早命名南海諸島及其海域,中國政府最早對南海諸島及其海域進行管轄和行使主權,中國政府採取各種形式和措施維護海洋權益。“南海諸島及其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這是具有充分的歷史依據和國際法法理依據的。”

  在學者看來,歷史研究是一切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研究的基石,深入開展南海歷史研究,科學闡釋南海歷史發展的進程,是確定南海主權歸屬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對於所謂仲裁結果,人們不禁發問:仲裁庭究竟對於中國南海歷史了解多少?有無掌握足夠的中國或者周邊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歷史依據和法理依據?顯而易見的是,它片面引用法律條款而沒有顧及中國在南海的主權、管轄權以及相關權利所形成的完整歷史過程。絲毫看不出仲裁庭究竟依據了什麼樣歷史證據來證明其他國家特別是菲律賓在南海享有什麼樣的權力。

  南海問題要回到正軌上來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認為,南海事關中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中國一直致力於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推動中國與東盟10國在共同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合作,並積極參與和推動事關南海和平穩定的機制建設,始終以克制和理性的態度處理與其他國家的爭議。中國的南海政策包括: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維護南海的航行安全和自由,通過對話協商來解決爭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以及“雙軌思路”等。

  吳士存認為,“雙軌思路”旨在解決東盟與域外國家對南海和平穩定的關切,是中國政府繼“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之後,推動南海問題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所邁出的重要一步。2014年中國提出了處理南海問題的“雙軌思路”,同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緬甸出席東亞峰會對此予以確認。“雙規思路”基本內涵是指,有關具體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南海和平穩定由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加以維護。

  正如外交部長王毅所言:這場鬧劇已經結束,是回到正確軌道的時候了。

  回到正確軌道上來,“合作”是一個重要方面。尚未離開萬象會場的傅崐成告訴記者,與會各國嘉賓對於在南海開展務實合作都具有高度意願。南海合作的很多具體合作路徑正有待推進。

  李國強認為,中國和東盟有關國家尋求南海合作的路徑、方式包括推進建立相關具體機制,以南海地區的合作,來維護南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當前,中國和東盟已經建立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平臺,奠基了良好的合作基礎。2013年中國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之後,包括南海周邊國家在內的東盟很多國家都表達了通過建設新的“海上絲綢之路”來共同謀發展、求穩定、促和諧的願望。“南海議題要回到外交談判的軌道上來,回到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的軌道上來,回到南海區域合作與發展的軌道上來。”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張君榮 牛冬傑 實習記者 呂夢狄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