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經濟交出“期中成績單” 民間投資增速放緩

2016-07-17 08:12:09|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靳松

  “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7月15日上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發佈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作出了上述概括。

  據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GDP)3406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7%,第二季度同比增長6.7%。

  從2010年開始,中國經濟持續調整至今,GDP增速也由10.3%一路下行到現在的6.7%。面對這份中國經濟“期中考試成績單”,很多人都在思考:各項經濟指標表現如何?當前經濟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

  民間投資增速放緩,怎麼辦

  當天上午,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158797億元,增長2.8%。與1~5月相比,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長回落了1.1個百分點。佔投資總量61.5%的民間投資為何上半年呈現增速放緩態勢?

  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速連續回落,6月民間投資月度同比增速為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研究員許偉認為,民間投資增速回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是民營企業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投資信心不足,意願不強。比如,傳統製造領域産能過剩現象較為突出,企業間競爭激烈,行業利潤和投資回報水準下降。這些領域國企和民間投資增速回落的幅度類似,一定程度上也和發展階段有關。

  二是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開放程度不夠,民企投資佔比較低,民企進入上述領域面臨不少顯性或隱性障礙。

  三是民營企業融資能力不足,融資渠道不暢。民企往往因為擔保或者抵押不足,難以獲得外部融資,即便獲得資金,實際融資成本也較國有企業、地方融資平臺更高。特別是在整體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加上現在銀行信貸考核更加嚴格,銀行惜貸、抽貸和壓貸的情況也更加突出。

  許偉説,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工業高速增長過後,民間投資也會進入增速放緩階段。而在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後,民間投資較多的重化工業將更注重企業信息化程度、人力資源成本等因素,這也是導致民間投資增速回落的一個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觀察到,雖然政府一直在鼓勵民間投資,但實際作用有限,主要問題在於我國的民間投資有很大的制度欠缺。他表示,由於我國對民間投資缺乏像對待國有企業一樣的宏觀戰略引導和制度安排,大量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沒有能力和資源來作戰略性的研究和判斷,這導致民間投資很多時候依靠政府和銀行來推動發展。

  因此,趙錫軍建議各地方政府要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加專業性、針對性的服務。他認為,原來建設開發區、提供優惠條件的招商策略已經不夠用了,地方政府也要把戰略研究等服務覆蓋和應用到民營企業中,指導民營資本參與本地的轉型升級浪潮。

  許偉注意到,改善民間投資,需要改進金融服務。當前的金融服務仍然比較粗放。若某個行業被認為是産能過剩嚴重行業,該行業中的企業融資都會面臨很大困難。實際上,在産能過剩行業中也有不少企業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和較好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擴大電信、教育、醫療等服務業的開放,破除“玻璃門”“彈簧門”等障礙,提振民企的投資信心。

  傳統産業結構調整成效初顯

  作為産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工作,“三去一降一補”取得了初步成效。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原煤、粗鋼産量同比下降了9.7%和1.1%。工業企業和商品房庫存出現積極變化。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1%。3~6月,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4個月減少。

  對於上半年的産業結構調整情況,許偉分析認為,一些傳統産業的結構調整效果明顯,但在産能過剩以後,傳統産業必然需要通過改善生産能力和條件來優化升級。未來傳統産業的勞動力成本將會上升,研發技術的要求也會提高,更加需要對傳統産業進行技術改造。

  趙錫軍提醒,雖然“三去一降一補”正在穩步推進,並且在某些領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不同地區、領域、部門所面臨的具體任務和環境不一樣,所帶來的效果和相應的成本也不一樣。

  他認為,下半年的供給側改革將更加差異化、複雜化,“所以不能因為上半年取得了一定成績就掉以輕心,所採取的措施也需要更加靈活多樣,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傳統産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近年來新經濟的發展也幫助産業結構更趨優化。因此,國家統計局也將新經濟納入國民經濟統計的調查和核算中。

  據盛來運介紹,國家統計局在過去改革的基礎上,今年又進一步加大了改革創新的力度,形成了一個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三新”統計調查制度,包括了目前新經濟所涉及的絕大部分領域,比如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服務業、互聯網金融、科技孵化器等。

  “我們先把這些情況都收集上來,根據初步安排,今年7月底希望能夠有初步的數據上報。”盛來運説。

  對此,趙錫軍認為:一方面這是因為新的經濟動能在不斷發揮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在經濟新常態下對各地經濟工作的一個明顯導向,鼓勵新經濟新動能的發展。

  隨著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和新服務等不斷涌現,GDP核算當中的新經濟元素佔比進一步提升。在許偉看來,對新經濟進行核算,既有助於更加客觀準確地反映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新動力發展情況,同時也能引導地方營造更加有利於新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對地方競爭背景下的創新驅動形成正向激勵。

  消費結構繼續優化,優質高端消費需更普遍

  在新聞發佈會上,盛來運還提到,今年上半年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73.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2個百分點,資本形成貢獻率37%,服務和貨物貿易凈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率-10.4%,從三大需求來看,內需仍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決定因素,消費的貢獻在提升。

  許偉認為,上半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速繼續超過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消費對穩增長的作用越發凸顯。食品、服裝等快速消費品、汽車等耐用消費品保持穩定增長。電商、娛樂、旅遊、健康等新興消費領域和業態增幅明顯,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在全社會投資增速繼續面臨下行壓力的同時,消費升級有助於支撐中國經濟“穩中有進”。

  趙錫軍則提醒,在保持消費增長方面,首先需要滿足老百姓基本消費的供給,保持消費價格的平穩,而上半年居民消費價值同比上漲了2.1%,這符合基本預期。

  他提到,在消費方面最重要的是優化消費結構。他注意到,當前的社會消費常常面臨一個尷尬:日常大路貨的供給比較多,但相對高端服務的消費供應不足,尤其是醫療、公共服務、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供應不足的情況更為嚴重,“好的醫院總是擠破頭,一到節假日去旅遊哪都是人擠人”。

  對此,他建議政府完善一些高端消費領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引導消費秩序,“不能總是出現了問題再去解決”。同時,政府應該追求更加公平的消費市場,讓優質高端的消費擁有更廣泛的覆蓋面。

  本報北京7月15日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