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挑撥的把戲——歷史天平上的南海仲裁案(四)

2016-07-17 21:35:36|來源:新華網|編輯:韓基韜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 題:挑撥的把戲——歷史天平上的南海仲裁案(四)

  新華社記者淩朔

  今年4月,新加坡《海峽時報》援引兩位新加坡外交官的話,指稱中國與文萊、柬埔寨、老撾等國在南海問題上達成四點共識屬於“分裂東盟”之舉。此後,一些美國媒體如獲至寶,把論調當“標簽”,隨手亂貼。

  首先,必須承認,南海問題在東盟內部造成了不和諧因素,擴大了東盟各成員國間的分歧,給東盟一體化進程製造出前所未有的新障礙。這是客觀的事實。但是,製造這些分歧的絕不是中國人。

  造成這一現實的最直接的事件,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最直接的操刀手,是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三世。但如果再深挖阿基諾三世背後的始作俑者,恐怕另有其人。因為,作為東盟成員國之一的菲律賓,東盟分裂並不符合它的國家利益,而對於其他一些域外國家而言,亂則生利的心態由來已久。

  搞陰謀,搞分裂,在中國人的價值觀裏,向來登不上大雅之堂,算不上君子所為。倒是看看冷戰時期的拉美,看看美國在自己“後院”裏搗鼓的那些事兒,手法伎倆如出一轍。

  就南海問題,記者在過去兩年的採訪中,已有不止一位菲律賓人士話裏話外向記者透露,搞南海仲裁案超出了菲律賓一國的能力。甚至有人明確點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後有“首腦”,且“不止美國一個”。東盟分裂,南海生亂,對誰有利,一眼就能看出。

  還有一個明確的事實,那就是從2012年4月的黃岩島事件到2013年1月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在短短半年多時間內準備出多達4000多頁的訴訟材料,非一個普通律師團能力所及。要麼在黃岩島事件之前就開始謀劃,要麼有更多的國家或方面參與其中。從一開始,這些幕後大佬們就應該很清楚,如此借東盟國家為跳板捲入地區相關事務勢必將擴大東盟內部的分歧。

  對熟悉東南亞史的人來説,域外國家攪和東南亞,在領土問題上指手畫腳、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東南亞地處兩洋之間,陸地和海洋資源豐富,區位交通地位自古突出。在東南亞遭受殖民統治之前,中國和印度文化對東南亞影響最大,而且,這兩個在歷史上曾經強大的國家一直是以最淳樸的貿易交通、文化交流和民間交往作為與東南亞溝通的紐帶。但十五世紀後,東南亞豐富物産資源和優越的地緣優勢被遠洋探險的西方人發現,在短短幾十年間,西方多國殖民者紛至遝來,用火炮和戰艦瓜分了東南亞幾乎所有國家,唯一一個未被殖民的東南亞國家暹羅(今泰國)也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了諸多丟卒保車式的不平等條約。

  域外殖民勢力在東南亞拉幫結派、明爭暗鬥、刀俎他國、魚肉利益,使東南亞一度進入一個邊界混亂時期,其中一些爭端遺留至今,貽害了當地人,卻滿足了一些局外人作壁上觀、伺機牟利的心態。當年,荷蘭殖民者給印度尼西亞劃定了邊界,但卻留下了與馬來西亞在加裏曼丹島分割問題上的糾葛;佔據馬來西亞的英國殖民者在與盤踞中南半島的法國殖民勢力協調利益後劃分了馬來西亞與泰國之間的邊界,造成了今天泰國最南部三府信仰差異、邊界矛盾、分離主義、恐怖活動交織在一起的複雜態勢;英國和法國殖民者還刻意把泰國、老撾、柬埔寨之間的邊界設計成來回穿梭于自然山脈與河流的格局,致使泰國與柬埔寨、泰國與緬甸之間至今有説不清的領土爭端;英國殖民者還強化了兩個“嵌入”式國家文萊與新加坡的附庸屬性,葡萄牙殖民者則死守“嵌入”印尼的東帝汶,試圖分而治之、借力打力。

  時至今日,東南亞國家間以及東盟國家間存在的主要矛盾與心理嫌隙,基本都可以追溯到殖民者在大殖民時期設下的圈套。可以清晰看出,為了眼前利益,西方宗主國絲毫不顧及殖民地的利益,西方國家對於自己的一些政策與決策是否會造成其他國家間貽害千年的歷史糾葛就更不關心了。

  殖民時代已經過去,但西方霸權主義與干涉主義正在借炒作南海等地區問題死灰複燃。東盟國家間是否會坦誠、互信、合作、團結不會是西方霸權主義與干涉主義勢力考慮的因素。不管它們喊著什麼冠冕堂皇的口號,在它們的內心深處,挑撥離間、間而分治、治而生亂、亂則生變、變則生空、空則可入、入則邀利的道理可用於它們眼中一切域外地區,這才是“巧實力”的內幕。在它們眼中,域外之亂是其謀求最大化國家利益的絕好時機與環境。過去十五年,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就是被套入西方霸權主義和干涉主義的魔咒而深受苦難。

  美國人2009年開始喊“重返亞太”的口號,一年後推敲措辭、整合理念,推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回顧過去六、七年,東南亞並沒有因為美國的“重返”而變得和諧,也沒有因為美國的“再平衡”而變得團結。

  現實中,真正“重返”的恐怕是挑撥與生亂的動機以及霸權與干涉的野心。而這些想法,早已遺臭在歷史中。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