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莎的秘密:英國第二位女首相有多厲害?
原標題:特雷莎的秘密:英國第二位女首相有多厲害?
特雷莎·梅上任。新華社發
解密
沸沸颺颺的英國脫歐公投結束後,卡梅倫“哼著小曲”轉身離去,唐寧街10號迎來了它的第二任女主人——特雷莎·梅。當地時間7月13日,特雷莎·梅身穿海軍藍拼接檸檬黃外套,腳踩尖頭豹紋中跟鞋,在首相府門前發表了就職演講。
繼“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之後,又一位“時尚范”女首相登上政治舞臺。特雷莎·梅何許人也?她能否帶領“泥潭”中的英國邁過“脫歐”這一道坎?本期解密為您解讀。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娜 實習生 鄧哲遠
牛津讀書時期
夢想成為第一位女首相
不管梅是否願意,世人已經為她貼上了“新鐵娘子”的標簽。這不僅僅是因為梅是繼撒切爾夫人之後的第二位女首相,二人的成長經歷、從政經驗、行事風格、個人形象上都有著頗多相似之處。
1956年,梅出生於一個牧師家庭——與撒切爾夫人一樣——在舒適的中産階級家庭長大,又考入素有“英國政治家搖籃”的牛津大學。英國《衛報》報道稱,作為教區牧師的女兒,她總是“受人矚目”,至今仍帶有清教徒式的性格。
相似的成長環境、受教于同一所名校,某種程度上註定了二人形成同樣強硬的政治作風。英國《衛報》報道稱,1974年與特雷莎·梅一同進入牛津大學的弗蘭克蘭德説,青少年時期的特雷莎·梅就野心勃勃。“我們就讀牛津大學時,她就夢想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不料撒切爾搶先她一步,這令她相當惱怒。”
雖然就讀地理專業,但大學時期的梅就熱衷於各種政治活動,並在保守黨舞會上結識了後來的丈夫、金融業精英菲利普·梅。不過,梅並非一畢業就進入政壇,而是服務於英格蘭銀行,8年的金融行業工作經歷,鍛鍊了她理性、果敢的作風。
內政大臣時期
擁有虎鉗一般的掌控力
直到1986年,30歲的特雷莎·梅才正式踏入政壇,出任倫敦市議會議員,並長達十年之久。1997年,梅首次獲選國會議員,並於2002年成為保守黨首位女主席。保守黨在野時期,梅擔任過影子內閣的各種職務。
2010年,英國前首相卡梅倫贏得大選勝利後,提拔梅擔任內政大臣,這也是她效力過的第四位保守黨領導人。2015年,卡梅倫獲得連任後,梅繼續擔任該職務,至今已超過六年之久,也是1892年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內政大臣。
專門跟進內政事務的記者丹尼·肖接受BBC採訪時表示,內政部是一個無情的部門,要對反恐、警務、犯罪、移民等重要領域負有責任,內政大臣的任期通常不會持續幾年時間,通常被認為是“事業的墳墓”。梅在職時長超出了肖和其他人的預期。
肖列舉了幾大原因,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梅作為內政大臣,對自己的部門擁有虎鉗一般的掌控力。“特雷莎在團隊內是一個非常有氣勢的管理者,她有能力通過個性十足的力量掌控會議,而不是眼睜睜地將難題放過。”
在就職演説上,特雷莎·梅,這位甫一上臺就令世人矚目的女性領導人宣稱:“我領導的政府不會被一小撮特權群體的利益驅使,而會因你的利益而奔走。我們將盡一切所能讓你更好掌控自己的生活。”
入主唐寧街10號後
“很放鬆,她知道該怎麼辦”
梅的理想是讓英國民眾“更好掌控自己的生活”,但等待梅接手的英國,目前無疑是個“爛攤子”——脫歐之後,英鎊高臺跳水、股市暴跌,臨危受命的新首相要如何帶領英國走過這段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是人們現在關注的焦點。
在這場“退歐”風波中,梅曾明確主張英國留在歐盟。不過,在確定上任首相後,她第一時間發表講話,表示脫歐已成定局,不可能重新公投,她接下來要做的,是為英國脫歐爭取最好的結果。
英國《衛報》發表社論認為,特雷莎·梅面臨的狀況可能連丘吉爾都膽顫心驚(1946年,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提出了“歐羅巴合眾國”的概念)——要平穩推動脫歐以及幫助英國適應離開歐盟的日子。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和撒切爾夫人一樣,梅也受命于危難之際,並被寄予眾望。但相比于70年代末上臺的撒切爾夫人,如今特雷莎·梅面臨的局面更加棘手。
崔洪建説,梅對內需要維護保守黨內團結,保證國家統一,還要應對工黨和民粹主義勢力的挑戰,情況遠比當時複雜;對外的頭等大事是英國脫歐事務,而這也比當年撒切爾夫人的馬島問題、歐共體爭議困難得多。“在這種複雜局面下,一旦沒有維持好脫歐派和留歐派之間脆弱的平衡,梅很有可能就會像撒切爾夫人一樣,被政治對手抓住把柄,黯然下臺。”
雖然明知迎接自己的並非只有鮮花,但特雷莎在過去幾天裏看起來不可思議地平靜。據英媒報道,一位在競選中伴她左右的老朋友説:“她和往常差不多,很放鬆,心情不錯,毫無大兵壓境的感覺。”梅似乎知道該怎麼辦。
未來
她與默克爾將如何交鋒?
據外媒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13日晚上便與剛上任不久的特雷莎通話,達成共識要維持兩國友好關係。但客套的背後,是脫歐談判桌前的暗流涌動,此前默克爾就已強硬表示,不會讓英國“佔盡便宜”,即一面保有歐盟成員的權益,一面拋棄其不想要的部分。
在觀察人士看來,這兩位政治女強人的交鋒,直接影響到英國和歐盟的未來。
“最終談判結果如何,還要看雙方各自談判的能力,梅要充分展現自己談判的能力。”崔洪建也表示。
事實上,在梅擔任內政大臣的6年間,梅經歷多次暴動,還曾列席決定參戰的會議。士兵李·裏格比被殺時,卡梅倫不在,她主持了眼鏡蛇緊急會議。保守黨大佬肯·克拉克説她是“厲害女人”,這一無心之語或許反倒讓梅獲得女性選民。在最後一次議會競選演説中,她將這句話轉化為自己的優勢,表示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很快會發現她有“多厲害”。
特雷莎新任命的部分內閣成員
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
現年60歲,曾在前首相戴維·卡梅倫內閣擔任外交大臣。他畢業于牛津大學,1997年開始擔任議員,從政經驗豐富,還擔任過交通大臣和國防大臣。過去曾多次公開批評歐盟政策。但在“脫歐”公投中,他持“留歐派”立場。
外交大臣:鮑裏斯·約翰遜
鮑裏斯·約翰遜現52歲,畢業于牛津大學。做過記者,2008年當選倫敦市長,2013年率領英國商團訪問中國,並體驗北京地鐵一號線,賺足中國好感。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揭曉後,他曾被視為卡梅倫“接班人”的最熱門人選之一。“脫歐”公投中“脫歐”派領袖之一。
“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戴維斯
戴維斯現年67歲,出生於單親家庭,由外祖父母養大。上世紀90年代,戴維斯曾在時任首相約翰·梅傑內閣中擔任負責英國與歐洲事務的外交國務大臣。在2005年的保守黨黨首選舉中,他和卡梅倫進入最後的“一對一對決”階段,最終敗給了卡梅倫。“脫歐派”領軍人物之一。
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
福克斯現年54歲,曾是一名家庭醫生,卡梅倫時代擔任國防大臣。在2005年保守黨黨首選舉中,他排在卡梅倫和戴維斯之後,排名第三位。此次也參與了首相競爭,不過在快速出局後很快轉而支持特雷莎·梅。著名的疑歐派議員。
內政大臣:安伯·拉德
拉德現年52歲,曾在卡梅倫政府擔任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在英國“脫歐”公投拉票期間,拉德在電視辯論中表現搶眼,獲得廣泛稱讚。此前,她是一名銀行家,以可信賴和效率高在業界聞名。“留歐派”人士。
國防大臣:邁克爾·法倫
邁克爾·法倫是卡梅倫的忠實盟友。在這次內閣改組中,他得以保留職位,繼續擔任國防大臣。此前,法倫曾宣稱倫敦市長薩迪克汗與一名神職人員有關聯,而後者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支持者。這一説法隨後被證實不實,法倫被迫向薩迪克汗致歉。公投時持“留歐”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