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業遂: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海洋權益不因仲裁結果受影響

2016-07-18 11:27:5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柳青):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日前在第五屆世界和平論壇上表示,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海洋權益不會因仲裁結果受到任何影響。與會學者呼籲,南海問題直接有關當事國,應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南海的有關爭議。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日前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世界和平論壇午餐會演講時表示,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不會因仲裁結果受到任何影響。張業遂説,仲裁庭肆意越權和枉法裁判極具危害。裁決充滿程式、法律、證據和事實上的錯誤,完全沒有公正性、公信力和約束力。這一裁決破壞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動搖了各國對第三方爭端解決機制的信心,衝擊了現代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基礎,也損害了地區和平與穩定。

  張業遂説:“菲律賓的南海仲裁案是一個充滿政治偏見的典型案例。仲裁的訴求是出於政治目的包裝和單方面提起的,仲裁庭的組成是出於政治目的臨時拼湊的,仲裁結果是為實現政治圖謀精心炮製的,這種做法違背了法治精神,踐踏了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在國際上開啟了危險和惡劣的先例。”

  張業遂表示,中國反對而且不接受任何基於該裁決的主張和行動,更不會在這一非法裁決的基礎上同任何國家就南海問題進行談判。任何人、任何國家、任何組織都不要指望通過這一仲裁結果向中方施壓,動搖中國維護主權和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堅定意志。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楊潔勉表示,中國的立場既是為了維護自身權利,也是為了踐行國際法治,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及《公約》的權威性:“你明明知道,球隊和裁判已經是在演雙簧了,要吹黑哨了,為什麼還要參加進去?美國,幾十年過去了,根本沒有批准UNCLOS(《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沒有權利和資格選擇性的説三道四。中國在整個過程中間,從一開始就明確,不參與、不支持、不承認、不接受,所以我們的立場也是非常清楚的,我們支持的理論,法律基礎、政治認識、歷史認識也是很清楚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表示,領土主權問題和海洋劃界問題不在強制性仲裁的議程之內,所以這個仲裁庭本身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就應該引起人們的強烈質疑,而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發展,需要包括中國和菲律賓在內的所有直接相關國家的共同維護:“幾千年來,中國作為首先發現,長期行使主權,已經申明瞭這個地方島嶼屬於中國,在70年代(之前)有誰提出過異議?這個事實我想,只要大家尊重歷史事實,同時依據國際法,和平談判協商,這個地區形勢還是會有著美好的前景的。”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