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阿富汗難民在德持斧砍人,背後的社會根源值得關注

2016-07-19 08:58:4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最近世界不太平,法國尼斯恐怖襲擊的陰霾還未散去,德國又發生火車砍人事件。

  據德國當地媒體報道,當地時間7月18日晚,在一輛從維爾茨堡市開往奧克森福特的火車上,有一名18歲的阿富汗難民持斧頭在車廂中砍傷二十余人。目前還未發現其作案動機,因此暫時還難以對此次事件進行定性。當地警方稱,不排除“恐怖襲擊”的嫌疑。

  再加之上半年的比利時布魯塞爾、美國奧蘭多以及孟加拉國達卡的恐怖襲擊案,幾乎每個月都要被各種襲擊所霸屏。人們不禁要問,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究竟是怎麼了?

  縱觀近半年的襲擊事件,我們可以發現以下特徵:首先,兇手大部分為“獨狼式”犯案,單獨策劃、獨自行動完成襲擊;其次,兇器多元化,如果説槍支彈藥是“9·11”後恐怖主義者的標配,那麼隨著控槍、安保等的更加嚴格,卡車、斧頭等一切非“熱武器”都可能成為犯案者的工具;再次,兇手短時間內被激進化或者説“自我激進化”,這主要體現在美國奧蘭多槍擊案和尼斯恐怖主義襲擊事件中,兇手都不是虔誠的穆斯林,甚至連清真寺也很少進入。但二者均從網絡中接觸到極端思想,從而短時間內被激進化;最後,恐怖主義已經從中東傳統戰場“外溢”至原本相對安全的西方國家,全球反恐形勢面臨嚴峻挑戰。此外,“伊斯蘭國”(ISIS)多次認領上述襲擊案,但事實上所在國政府都否認與ISIS有關,不排除其利用恐怖主義事件彌補其在中東戰場的潰敗效應。

  此前,我們在為恐怖主義定性的時候,總會貫之以明確的政治訴求。但上述襲擊事件大多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大部分是對社會不滿進行宣泄的激進行動。因此,看待非中東地區的恐怖主義事件,我們更要透過現象看清其背後的社會根源。

  上述事件中的犯案者大多為中東移民,從事最下層工作,而經濟不景氣引發的就業狀況不佳,加之由於宗教偏見而引發的歧視,使得穆斯林融入當地社會愈發艱難。對現實的不滿催生其自身的極端化,從而訴諸恐怖主義行動。而襲擊事件後,當地民眾對其更加畏懼和排斥,從而使其自身更加難以融入。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運用卡車、斧頭這樣的作案工具,就説明即使控槍和安保取得進展,如果恐怖主義的社會土壤沒有消除,即使採取最嚴格的安保,恐怖分子也將有機可乘。

  此外,兇手短期激進化必須給予特別重視。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伊斯蘭國”等宗教極端組織已經成為極端思想傳播的大本營,其通過製作極具蠱惑力和煽動性的視頻、口號等,經互聯網新技術等傳向世界各地。而這與對社會不滿的情緒相結合,就必然成為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從這個角度而言,網絡反恐非但能夠遏制恐怖主義思想傳播,還是消除恐怖主義內生的應有之義。與此前的反恐方式相比,網絡反恐應成為新時期反恐的必然舉措。

  近半年,恐怖主義事件的頻發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打擊恐怖主義,全球聯合反恐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關注恐怖襲擊背後的社會根源以及最新趨向,消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冰影)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