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進理念指引 走出大災重建新路——寫在蘆山地震災後重建基本完成之際
原標題:用先進理念指引 走出大災重建新路——寫在蘆山地震災後重建基本完成之際
新華社成都7月19日電 題:用先進理念指引走出大災重建新路——寫在蘆山地震災後重建基本完成之際
新華社記者葉建平、董小紅
白墻青瓦的川西民居、堅固現代的學校醫院、寬敞平整的公路、氣勢恢宏的廠房……記者近日走進蘆山地震災區看到,一座“綠色家園”拔地而起,百姓有生計、發展有後勁。
在黨的領導下,災區人民在短短3年時間裏,不僅基本完成了災後重建,還走出了一條大災重建體制機制轉型的新路子。
用先進的理念指引,建成長江上游“綠色家園”
綠油油的藤蔓生機勃勃,看著豐收在望的獼猴桃,蘆山縣火炬村村民趙秀蘭開心地笑了。
火炬村位於蘆山縣城邊上,過去只有泥巴小路。震後,沿村修起了柏油路環線。在黨委政府引導下,村民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建成了1400多畝紅心獼猴桃基地。
趙秀蘭家種了10畝獼猴桃,去年有1畝多地開始挂果,賣了七、八千元。趙秀蘭説,到了豐果期,預計一畝地可掙一萬多元。“以後兒子都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種獼猴桃就能掙錢。”
火炬村的變遷,是蘆山災後重建的縮影。蘆山災區是我國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重建啟動前,黨中央提出,重建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一個個重建規劃,繪就出了一幅“綠色家園”的幸福圖景。
堅持以人為本,災區把城鄉住房、學校、醫院重建放到優先位置。300多所學校完成重建,50個新建和改擴建醫院項目全面完工,12萬多戶城鄉住房重建完成,其中625戶特困群眾通過政府保障,成為最早搬新家、過新年的受災群眾。
堅持轉型發展,災區著眼同步奔小康推進産業重建。淘汰落後産能企業19戶,新引進一批企業,帶動5萬多人就地就近就業;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區,建成生態茶葉、果蔬、果藥3條百公里百萬畝産業走廊,老百姓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態旅遊飯”。
“蘆山重建趟出了一條安居和樂業融合,産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融合,一、二、三産業融合的綠色發展之路。”成都市委黨校教授劉益飛説。
用改革之手求索,走出大災重建新路子
青石板路、黃墻紅瓦……走進震中龍門鄉,一個集古鎮特色、紅色文化、生態體驗為一體的特色小鎮映入眼簾。鄉黨委書記陳鋼説,小鎮每一處設計,都是村民“拍板”的。
從選房址到談價格,從管資金到監品質,從設計結構到分配住房……震後,在當地黨委引導下,災區“發明”了由群眾代表組成的自建委員會。重建怎麼辦,群眾説了算。農房建成後,自建委又變成了自管委,成了新村“大管家”。
自建委員會是災區探索大災重建新路子的一次生動實踐。我國自然災害高發頻發,黨中央決定在蘆山重建中探索一條新路子。在每一個關鍵節點上,中央都會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對重建工作把關定向、悉心指導。
重建新路子,明確由地方作為重建主體,中央加強統籌指導,地方可因地制宜地自主調整規劃和資金。震後,蘆山縣主動“砍”掉機關辦公用房和一些重建項目中的“形象工程”,摳出來了幾億元讓更多困難群眾住進了新房;寶興縣將冷木溝設防標準由最初規劃的20年一遇調整為百年一遇,讓災區最大的泥石流溝不再成為縣城頭頂上懸著的“利劍”。
重建新路子,明確要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撬動群眾參與的熱情。震後,災區成立了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平臺,探索構建社會資源調配體系,實現了與災區需求“無縫對接”。災區通過科學編制公益項目,強化項目對接,整合社會資金,累計對接各類社會資金14.5億元。
“地方負責讓重建更接地氣、更因地制宜,地方充分發揮主體責任,創新體制機制,撬動了群眾熱情。更重要的是,中央並沒有‘甩手’,加強統籌指導,實現了央地良性互動,成為探索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執行院長顧林生説。
用擔當精神衝鋒,每一名黨員就是一面紅旗
名山區飛水村地處偏僻,村民多以務農、外出打工為生。作為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陸揚一到村裏,就開始摸底調查,思考如何拔“窮根”。
陸揚發現,山上野生花椒長勢不錯,不少村民採野花椒去賣。於是,他組織村民們到眉山洪雅縣滕椒生産基地參觀,學習先進的滕椒種植技術。他還協調相關部門拿出3萬元專項扶貧資金,幫扶農戶購買優良滕椒種苗。
滕椒種植週期長,村民們還需要短期見效的項目。陸揚又發現了繁殖次數多、見效快的肉兔養殖。村支書甘春林帶頭引進第一批兔種,辦起了養兔場。很快,村民們看到了養兔的“甜頭”,也紛紛參與了進來。
“種滕椒預計每年有兩、三萬元收入,養兔子一年能掙5000元,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村民盧本澤説。
災後重建是一場“趕考”,無論是重建家園,還是發展生産,一名名基層黨員就是一面面紅旗。55歲的蘆山縣清仁鄉大同村黨支部書記袁超,患有食道癌,還終日奔波在建房工地;雨城區廟圷村村支書楊雲軍右臂骨頭部分壞死,仍堅守在重建一線;綿陽市挂職寶興縣的幹部蒲健,在家人彌留之際仍然在工地上查看進度……
三年基本完成災後重建——災區黨員幹部交出了一張令人滿意的答卷。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到2020年,蘆山災區能否實現與全國同步小康,這是災區黨員幹部的又一場“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