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入汛以來北方最大範圍降水

2016-07-20 10:33:16|來源:新華網|編輯:趙妍

  原標題: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入汛以來北方最大範圍降水

  新華網北京7月20日電(金佳緒)7月18日至19日,華北多地出現入汛以來較強降水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19日10時升級暴雨預警為橙色,中國氣象局提升重大氣象災害(暴雨)四級為三級應急響應。針對此次北方強降雨特點、強度、成因以及影響情況,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入汛以來北方最大範圍降水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右)接受記者採訪。申敏夏 攝影

  記者:此次北方強降雨有哪些特點?強度如何?

  馬學款:此次北方強降雨過程有兩大主要特點,一是影響範圍廣,二是降水強度大。

  本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從18日開始自西向東先後影響了西北3省(甘肅、寧夏、陜西)、華北2省(山西、河北)2市(北京、天津)、黃淮2省(河南、山東)以及長江流域的四川、重慶、湖北、湖南、蘇皖北部等地,明天開始還會影響到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等地。這次降雨過程成為今年入汛以來影響北方範圍最廣的降雨。

  降水的強度較大,主要體現在雨量上。從目前的監測來看,受降雨影響的區域,普遍出現了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出現了大暴雨、局地出現特大暴雨。例如四川盆地東部、湖北中部和西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中南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100毫米以上降水,湖北中部、河南北部局地超過300毫米。

  中央氣象臺7月19日10時將暴雨預警升級為橙色,華北中南部、黃淮大部以及湖北中部、湖南西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20日到21日,雨帶繼續東移並向東北方向延伸,東北地區中南部、華北東北部、山東中北部、湖北東部、安徽中部、河南東南部有中到大雨,其中遼寧、吉林、安徽、湖北等地有暴雨天氣。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入汛以來北方最大範圍降水

  20日08時-21日08時全國強降雨落區預報圖。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記者:這次強降雨是怎樣形成的?對城市運行以及夏收夏種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馬學款:這次強降雨天氣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因為副熱帶高氣壓加強北抬,副高外側有強盛的暖濕氣流,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水汽,這些水汽在華北、黃淮一帶與冷空氣劇烈交匯,造成了強度較強的黃淮氣旋,從而導致了強降水天氣的發生和發展。

  19日、20日兩天,降水範圍最廣,雨量大,局地會出現短時強降雨天氣,對華北、黃淮等地公眾出行以及交通都將産生比較大的影響,相關部門應及時做好疏導工作,公眾也要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出行計劃。

  此外,需要關注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尤其是太行山區、桐柏山區等地,要特別注意防範地質災害。受強降雨影響的城市也要及時做好排澇工作,注意防範城市內澇帶來的風險。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入汛以來北方最大範圍降水

  河北省邢臺市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水過程,圖為環衛工人為加速排水,站在打開的井蓋前保護行人安全。安娜 攝影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入汛以來北方最大範圍降水

  河南省多地出現大範圍降雨天氣,鄭州市遭遇暴雨襲擊。 圖片來源:新華網

  記者:與南方以及長江流域的強降雨過程相比,北方強降雨過程是否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馬學款:由於氣候和地理的差異,南方和北方的降雨性質也是有所區別的。南方暖濕氣流影響大,降雨的對流性更強,而北方的降雨相對於南方來講則更加穩定,當然,這種穩定是相對的,一些地方也會出現對流天氣。

  與南方相比,北方地區降雨量雖然比南方地區要小,但也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為北方遭受降水的頻次少,特別是強降水的頻次。因此公眾對於暴雨天氣的防範意識比較薄弱,遇到暴雨以後,缺乏減災意識。此外,不同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建特點也不盡相同,這對於降雨以後的排澇也是有所影響的。

  針對此次北方強降雨,應當重點關注海河流域的水位及汛期發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