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征精神引領脫貧攻堅

2016-07-20 19:50:54|來源:中國青年網|編輯:韓基韜

  原標題:以長征精神引領脫貧攻堅

  在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首站到固原,冒雨向六盤山主峰上的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並視察當地扶貧工作。

  六盤山是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翻越的最後一座山,是長征勝利的象徵。六盤山下的固原,古稱“西海固”——曾與甘肅河西、定西並稱為“三西”,近一個世紀以來始終是“中國最貧困地區”的代名詞。當年,清朝陜甘總督左宗棠來到這裡,看著眼前的黃沙漫漫,一聲長嘆,“苦瘠甲天下”;40多年前,聯合國專家來此考察,搖頭嘆息,這裡“不具備人類生存基本條件”。如今不毛之地上長出了青翠欲滴的蔬菜,蕭條冷落的黃土高坡上成群的牛羊在歡叫,被寫入《中國社會扶貧創新行動優秀案例集》的閩寧扶貧模式更是蜚聲中華大地。

  觸景生情,人們很自然地把長征精神與脫貧攻堅聯繫在一塊,脫貧攻堅就是新的長征,需要以長征精神來引領,咬定目標,力爭在2020年全面脫貧奔小康。只剩5年時間,尚有5000萬貧困人口,數字的巨大反差更需要精神力量的鼓舞,砥礪前進,克難攻堅。

  長征精神體現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脫貧攻堅也需要信仰來引領。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彼時,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的長征。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説不盡的艱難險阻。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紅軍卻能開動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裏,縱橫十一個省。這樣的人類“大遷徙”首先依靠的是紅軍將士們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北上抗日,救亡圖存。同樣的,脫貧攻堅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艱巨的扶貧壯舉,消除貧困,驅逐饑餓,在貧瘠的土地上播下幸福的種子,也需要理想信念來引領,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現階段中國人民理想信念的最大公約數。一個貧困的民族在世界上沒有話語權,在地球上更無安身立命之處。唯有從貧困線上掙脫出來,並齊心協力奔小康,中國才會有平衡的強大,才會有實力均衡的崛起。

  長征精神體現一往無前的英勇奮鬥,脫貧攻堅也需要犧牲來鋪墊。長征途中,無論是重巒疊嶂的山崖,還是人跡罕至的草地,抑或是隨時會奪命的飛機大炮,饑餓、嚴寒、疾病、極度疲勞、槍林彈雨,紅軍將士們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將死的威脅留給自己,犧牲在遵義城下的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搶渡大渡河的18勇士,乃至司務長的棉衣、無名戰士的七根火柴……無數紅軍將士的英勇犧牲、前仆後繼,才有長征勝利的輝煌。同樣的,脫貧攻堅也需要犧牲精神,移民們需要有拋離故土的精神犧牲,扶貧幹部需要有別婦拋雛的利益犧牲,而倒在扶貧路上的樂山市七位幹部更是脫貧攻堅的勇士,悲壯中見犧牲精神。

  長征精神體現堅韌不拔的剛強耐力,脫貧攻堅也需要韌性來支撐。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寫照。縱觀長征的歷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還要粉碎敵人數不清的圍追堵截,困難重重,險象環生,是堅韌的耐力和鋼鐵般的意志支撐紅軍將士度過難關,贏得勝利。同樣的,脫貧攻堅路上也面臨許多困難,主要是數量多、越往後越難、貧困人口發展能力弱、特困問題突出、易返貧等,像前不久媒體披露的懸崖村,孩子們攀著懸梯上學,簡直就像長征途中的婁山關,也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而一些地區精準扶貧體制機制還不健全、扶貧開發責任還沒有完全落到實處、扶貧合力還沒有形成、扶貧資金投入還不能滿足需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主觀能動性有待提高、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待加強,有的地方甚至用扶貧盆景來糊弄上級,這些問題都需要韌性來克服。

  長征永遠在路上,長征精神也永遠指引新長征。新長征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長征精神也永遠伴隨著中華民族奔向偉大復興的夢想。(蔡恩澤)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