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2016-07-21 14:22:54|來源:新華網|編輯:谷士欣

  7月18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銀川等地,深入農村、企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就落實“十三五”規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進行調研考察。沿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新華社記者進行了回訪。

  “西海固脫貧的信心越來越足”

  18日,乾旱的固原市迎來了一場期盼許久的喜雨,背靠大山的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雲霧繚繞,房樹掩映,猶如一幅水墨畫。心情還未平復的回族老人馬克俊拉著記者激動地説:“總書記就是坐在我家的炕沿兒中間跟大夥兒算脫貧賬的。”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7月19日,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貧困戶馬克俊在自家牛棚喂牛。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楊嶺村位於曾經“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腹地,山大溝深、産業滯後等因素制約著當地群眾脫貧的步伐。

  精準扶貧實施以來,政策措施能否落實到位,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掛念於心。馬克俊回憶道:“總書記問我養了幾頭牛、怎麼喂飼料、種多少畝地,嶄新的牛棚和新品種牛引起了總書記的注意。”

  大灣鄉産業聯合黨支部書記馬克明介紹説,今年他們聯合5個村成立了産業聯合黨支部,一頭對接農戶,一頭對接企業,農戶養高端牛不愁賣。結合政府貸款和補貼的政策,貧困戶只需出3000元,就能養殖一頭價值1.6萬元的安格斯牛,目前黨支部已經吸收帶動17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7月19日,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貧困戶馬科(左)向記者講述當地扶貧工作組“建檔立卡”後給他家庭帶來的變化。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家裏就我們老兩口,不太會養新品種牛,有了産業聯合黨支部提供技術、防疫服務,心就放在了肚子裏,去年底我們就脫貧了。”馬克俊説。

  馬克俊是駐村第一書記蘭竹林精準識別確定的貧困戶。蘭竹林説,現在是因戶因人施策,佔全村四分之一的8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將通過養牛、教育、勞務、兜底等措施脫貧。蘭竹林鄭重向總書記保證“要讓貧困村儘快脫貧摘帽,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7月19日,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駐村第一書記蘭竹林向記者回憶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該村發展情況時的場景。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從最開始養幾頭牛到現在養11頭牛的馬全龍,已經成為鄉親們的致富帶頭人。習近平總書記饒有興趣地問起:“作為致富帶頭人,你如何帶領村上致富?”馬全龍回答説:“我想先擴大規模養到20頭牛,再把我的親戚朋友,還有更多的貧困戶帶動起來抱團致富。”

  自治區黨委常委、固原市委書記紀崢説,固原在補交通、生態等短板的基礎上,已將扶貧的一系列措施精準到435個貧困村、26.7萬貧困人口的每戶每人,找好産業發展方向,引入龍頭企業,打造規模效益,讓貧困老百姓脫貧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

  “閩寧協作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歷經20年,當地的幹部群眾仍清晰地記得,1996年,福建和寧夏兩省區黨委政府根據中央“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和開展東西扶貧協作的決策部署,決定全面開展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擔任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組織實施閩寧對口扶貧協作。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7月19日上午,習近平在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移民村考察蔬菜香菇種植大棚。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自1997年7月15日閩寧村正式奠基至今20年,當初荒蕪人煙的戈壁變成了常駐6萬西海固移民的閩寧鎮,水電路衣食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記者19日來到閩寧鎮原隆村看到,村裏硬化水泥路四通八達,村部民生服務大廳寬敞明亮,一排排民居整齊劃一。

  回族老人田成林回憶説,當時他去測血壓,看到總書記走進社區衛生計生服務站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起身握住了總書記的手。“他很親切地問我‘老人家你身體怎麼樣,要保護好身體’。我特別激動,連聲回應:共産黨的政策好,讓我從西吉縣搬到這,走300米就能看病,不像以前看病要走5公里。”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7月20日,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村衛生室醫生馬軍(右)為村民進行中醫治療。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32歲的馬保強做完腿部手術後在服務站進行理療。他告訴記者,當時總書記俯身看他的腿傷,仔細詢問能報銷嗎?報多少?去醫院做手術方便嗎?受這麼大傷會不會留下後遺症?馬保強一一回答,去醫院先診療後付費,理療最多可以報銷80%。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原隆村的消息不脛而走,當天村民們早早涌到了60歲的海國保家。在瓷磚到頂的上房裏,總書記和一些村民圍坐在一起,暢所欲言。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7月19日上午,習近平在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原隆移民村回族移民群眾海國寶家中看望。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62歲的謝興昌是閩寧鎮20年變化的見證者。自20年前從西海固老家搬遷到這裡,謝興昌一家已換了4次房:從地窨子到土坯房到磚瓦房,再到有小庭院的水泥平房。

  “那時候沒人願意來。”謝興昌説,為了帶動村民搬遷,他到閩寧村附近的玉泉營農場掰了四個玉米棒子、四個高粱穗子,回老家跟老百姓説,離閩寧村3公里的地方是種糧的農場,閩寧村日後肯定是個好地方。

  謝興昌説,總書記誇讚他“這個辦法好,能吸引老百姓,也有啟發意義”。謝興昌告訴記者,現在來看,再想搬遷到閩寧鎮,連宅基地都沒有多餘的了。

  在原隆村種植香菇、尖椒的現代化蔬菜大棚,從事尖椒種植的村民何利霞是受益於閩寧鎮産業扶貧模式的打工者。見到總書記時,她非常激動,總書記還關心她累不累、一天打工的收入,當聽到她一個月務工收入2100元、土地流轉費1800元、年底分紅1萬元時,看得出總書記也很高興。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7月18日下午,習近平在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了解冷涼蔬菜種植銷售情況。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支持當地産業扶貧的企業之一,負責人王泉認為,閩寧鎮的産業扶貧應進一步為當地農戶做好技術保障、打開市場銷路。

  “習近平總書記説,閩寧鎮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祝願寧夏脫貧奔小康的目標早日實現。”對此,永寧縣委書記錢克孝説,總書記的話激勵我們在新的起點上做好閩寧鎮的工作,我們的努力要實實在在體現到老百姓的獲得感上。

  “在自己的崗位上去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來的時候在石蠟、柴油組分油等一排産品前駐足許久,而兩側就是全球單套裝置規模最大項目——神華寧煤集團400萬噸煤制油項目。”自治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副主任張湧自豪地説,8年前習近平來考察時,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化工産品只有25萬噸,現在的産品規模達到1515萬噸。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這是7月19日下午,習近平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慰問煤制油項目技術研發團隊。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這種變化源於企業對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的不懈追求。8年後總書記再次來到寧東基地,除了規模的變化,煤化工在煤電化産業中的佔比越來越高,已經上升至43.5%。

  張湧説,習近平總書記很關注企業發展是否影響周邊環境。專業技術人員通過一些技術指標向總書記彙報,目前400萬噸煤制油項目單套煤耗、水耗都優於國外。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對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企業員工提出了要求。他説,要把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打造成一流企業,實現企業産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帶動全區與全國共同走向小康社會。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發出來去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總書記來看我們對我們是最大的鼓勵。”曾就讀于清華大學化學系的博士譚斌,畢業後紮根西北踏實工作,主要負責煤制油項目的技術攻關。

  談到中國夢,譚斌想了想説,中國是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要借助技術創新力量,把煤化工、石油化工等有機結合起來,使國家能源戰略體系更加科學。

  受訪員工們向記者感嘆,時間過得太快了。總書記離開時,他們列隊站在兩側68米高的煤制油裝置框架旁,依依不捨地歡呼鼓掌目送。(文字:鄒欣媛 視頻:唐亞蒙 來源:新華社微信公號)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習近平到寧夏考察: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

  新華社記者霍小光、鞠鵬、李濤

  習近平18日到寧夏考察,實地考察精準扶貧情況。走進群眾的家,察看屋內陳設,關心地問小男孩:你常洗澡嗎?

  習近平考察寧夏首站到固原,冒雨向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

  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從北京直飛固原,驅車70多公里到將臺堡,向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並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和將臺堡會師,標誌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習近平: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

  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習近平説,紅軍長征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跡。革命理想高於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説,長征永遠在路上。這次專程來這裡,就是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征路。今天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習近平: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不要貪大求洋

  習近平説,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一定不要追求高大全,搞得很洋氣、很現代化,花很多錢,那就不是革命傳統了,革命傳統就變味了。可以通過傳統教育帶動旅遊業,但不能失去紅色旅遊的底色。只有體會到革命年代的艱苦,才能使人們真正受到教育。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習近平:我是來看扶貧落實情況的

  1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看望父老鄉親,實地考察精準扶貧情況。總書記察看村容村貌,向當地幹部了解村子脫貧情況。走進回族群眾馬科的家,習近平察看屋內陳設,掀開褥子看炕壘得好不好,問屋頂上鋪沒鋪油氈、會不會漏雨,電視能看多少臺。

  來到廚房,打開灶上的大鍋蓋,看裏面做著什麼好吃的。廚房一角有個淋浴的地方,聽説安了太陽能熱水器,習近平説“挺好”,關心地問家裏的小男孩:“你常洗澡嗎?”

  墻上張貼著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脫貧信息卡”引起總書記注意。“6口人、勞動力2人,養牛6頭,種玉米15畝,牛出欄2頭收入7000,勞務輸出收入21500,綜合收入47000……”習近平逐項察看,一筆一筆算著馬科家的收入賬。

  習近平説,信息登記挺細緻,關鍵要抓好落實,我就是來看落實情況的。馬科説,我一定努力讓今年計劃落到口袋裏,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習近平希望馬科把孩子教育搞好,學知識、有文化,決不能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習近平:固原的發展脫胎換骨,增強了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

  習近平坐在楊嶺村村民馬克俊家的炕上,同村幹部、黨員代表、養牛大戶和貧困戶代表拉起家常。總書記説,我聽你們説説心裏話,咱們嘮一嘮。大家向總書記彙報近幾年脫貧攻堅的情況,説黨的政策確實確實太好太好了。習近平拉著馬克俊的手説,你年紀比我小,是我老弟。

  看著你和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很高興。西海固曾經“苦瘠甲天下”。這是我第3次到固原來。我提出再到比較艱苦的農村看一看。通過走訪,了解到村裏已經解決了飲水問題,住房等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還開始找到了産業脫貧的路子。全國還有5000萬貧困人口,到2020 年一定要實現全部脫貧目標。這是我當前最關心的事情。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習近平:農村脫貧奔小康,支部很重要

  習近平稱讚大灣鄉楊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蘭竹林對村裏的情況門兒清,説明工作比較紮實。他説,一個村子建設得好,關鍵要有一個好黨支部。村黨支部帶領村民脫貧奔小康,只要有規劃,有措施,真抓實幹,群眾擁護,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希望你們把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好,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奔小康。我們還要更上一層樓!

  總書記為村民算養牛收支賬

  寧夏固原市大灣鄉楊嶺村,習近平走進貧困戶馬克俊家,首先來到小院一角的牛棚。養牛是楊嶺村産業脫貧的重要途徑,村裏的貧困戶在政府幫扶下,每家飼養2頭安格斯基礎母牛、3頭育肥牛。習近平詢問肉牛出欄育肥、貸款等情況。“過去都是養大黃牛,如今養上了進口牛”,馬克俊給總書記詳細算起了現在的養牛收支明細賬。養牛大戶馬全龍也來到了小院裏,他告訴總書記,自家過去養了5頭牛,如今有了10多頭,還準備增加到20頭。習近平勉勵他説:“要發揮好示範帶頭作用,把好的經驗傳授給村民。”

  習近平:防範市場風險,政府要做好信息服務

  細雨綿綿,沃野千里。寧夏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習近平冒雨視察萬畝冷涼蔬菜基地。蔬菜展臺前,新鮮採摘的西蘭花、紫甘藍、辣椒、馬鈴薯等,整齊“列隊”。邊走邊看,習近平問得仔細。“檢測標準怎麼樣?”“一畝地收入多少?”“農活有技術員指導嗎?”“噴灌設施一畝地成本多少?”

  村裏的黨員幹部、種植大戶簇擁在總書記身邊。習近平和他們聊起土地承包費、務農打工費、入股分紅等,詢問他們生産中遇到的困難。一位農民説,感覺市場還不大穩定,想更好了解市場需求。習近平表示,防範市場風險,既需要經營個體敏銳把握,也需要政府加強服務,尤其要做好信息服務工作。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在寧夏,習近平見了這些人……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