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將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 “十三五”考慮火星探測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任傑):日前,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確定以創新型國家建設引領和支撐升級發展。中國科技部負責人22日在北京透露,2020年,中國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將從目前的第18位提升至第15位,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中國將瞄準量子通信、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等前沿科技領域攻關,“十三五”期間考慮啟動火星探測。
今年6月25日,隨著“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邁出了新步伐,世人再次聚焦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動向。
“十二五”期間,隨著國力提升,中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重大成就。2015年,中國全社會的研發投入約1.4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為2.10%,其中,企業投入佔77%。本國人發明專利授權量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位。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表示,目前,中國科技發展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
針對中國科技水準在世界上的位置,這位負責人解釋説:“我們組織了8000多位科學家對我國技術發展狀況進行了一次評估,在13個重要技術領域的1350項技術中,有17%我們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有31%是並行水準,有52%是跟蹤的。我們由原來的全面跟蹤到現在‘三跑’並存。現在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是1.4億人民幣,大概相當於2000多億美金,美國是4000多億美金,2015年我們用的錢是美國的一半,而取得了很多成果。”
不過,李萌也坦率指出,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領軍人才和高科技人才還比較缺乏,基礎研究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長期保持在5%左右,與國外10%以上的水準存在較大差距。
日前,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對中國未來一段時期的科技發展做出“頂層設計”。
《規劃》提出,要增加國家原始創新能力,構建現代産業技術體系,構建支撐民生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體系。2020年,中國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要從目前的第18位提升到第15位,科技進步貢獻率從目前的55.3%提高到60%。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表示,屆時,中國將成為創新型國家:“(國家綜合創新能力)排在世界第15名是什麼概念?就是進入全球公認的創新型國家行列。我們現在還不是。科技進步貢獻率從現在的55%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現在的15.6%提高到20%,這是衡量一個國家産業是不是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一個重要指標。”
根據《規劃》,中國將面向2030年佈局10多個重大科技專項,比如,量子通信、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智慧製造與機器人、腦科學等。
中國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司長許倞表示,中國將重點關注“深空”、“深海”等關乎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體系,考慮“十三五”期間啟動火星探測:“我們國家有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目標是要建立空間站。‘十三五’期間,我們還在考慮啟動火星探測,考慮空間開發利用全方面的問題,如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等。在深海資源勘探、國家海洋權益維護方面,我們還有大量的關鍵技術需要重點突破,一個重點部署的任務就是深海空間站,要用深海空間站這樣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來集成提升我國深海技術和裝備的系統開發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