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槍擊案將助推德國右轉
昨天當地時間18點左右,慕尼黑一個大型購物中心發生了槍擊案。兇手是一名18歲的伊朗裔德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他的連續槍擊造成了9人死亡20余人受傷,最後自殺身亡。
這是繼火車恐襲案之後短短幾天內發生的又一次嚴重襲擊案件。雖然目前德國警方以反恐怖的方式啟動了應對方案,但是截止目前並沒有找到相關證據證明此次襲擊事件與ISIS等恐怖組織有關,而通過現場目擊證人的説法則表明襲擊者高喊自己是德國人,抱怨被長期欺壓。
這兩次襲擊事件也許起因真的有所不同,前一起是來自外部鼓動造成的恐怖襲擊,這一次則是社會矛盾引發的極端事件。但是從這兩次事件的共同特點中,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德國目前社會矛盾不僅僅複雜多樣且呈現了激化的趨勢。
目前僅僅8000萬人口的德國已經有200萬難民涌入,這種衝擊對於德國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都是一種極大的挑戰。首先來自難民中隱藏的恐怖分子絕對不會只有火車襲擊案中的那一個,未來很可能繼續發生類似的事件。德國內政部長在事發的幾天前就曾經警告過德國對於恐怖襲擊絕對不存在免疫問題,很可能也會發生恐怖襲擊,話音未落,襲擊事件就發生了。
其次比難民中潛藏恐怖分子更為嚴峻的是,大量難民涌入引發了德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很可能刺激德國國內極右翼勢力趁機而起。目前的各方面報道中,已經不斷的出現因為安置難民造成了地方政府不堪重負,甚至出現了某個縣長開著大客車將難民直送柏林總理府的鬧劇。這其實表明因為財政能力畢竟有限,短時間內大量安置安民使得德國公民原本享有的福利被大幅度壓縮,民怨正在積累中。
原本因為二戰的包袱,德國極右翼勢力始終處於一種見不得人的地位上。偶爾發聲組織一次遊行活動必然立馬會面對強大的左翼勢力舉行的反示威。但是隨著社會福利被大幅度壓縮,必然部分原本弱勢的德國公民的立場會逐漸向極右翼靠攏。這就給了極右翼勢力再次拋頭露面的底氣和資本,目前通過選舉就能發現著名的極右翼政黨“德意志選擇”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去年慕尼黑一所高校因為一個美術系學生的排外言論而將其開除,極右翼勢力就立即針對此事發動了一場頗有聲勢的示威。由於這次示威的發起人是一個退伍飛行員,就曾經引發了一個段子“好了,我們現在有半吊子畫家,和退伍飛行員了,似乎就缺一個養雞場場主了吧?”此玩笑分別影射了納粹三巨頭希特勒,戈林和希姆萊。
玩笑歸玩笑,但是毫無疑問的顯露了德國社會價值傾向正在悄悄的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的作用絕對不是造成恐怖氣氛那麼單純。極右翼的主張目前看起來不像二戰期間的納粹那麼強調“德意志至高無上”,只是主張因為德國國民優先,所以必須排外。
這個看著沒有太多攻擊性的邏輯其實對於今天的德國乃至歐盟來説其實也是無法承擔的。由於在60年代開始,德國經濟起飛而勞動力大量短缺,德國開始接納了大量的來自於土耳其和其他中東地區的移民,目前這些移民為數相當不少。雖然前期德國的融入政策相較于法比等國有效的多,但是不可能不存在問題。
經常與德國人接觸的國人都會發現,在公開場合幾乎所有的德國人表態如出一轍的“政治正確”——人權至上,必須因此採取平等,包容的心態。但是如果日子長了熟悉起來,私下很多德國人都會抱怨這些移民不勤勞,效率低下和侵吞社會福利等等。他們真實心態之下,對於移民及其後裔都是採取了一個冷冰冰的客氣。在強大的“政治正確”壓力之下尚且如此,未來如果極右翼營造的排外主義侵蝕了這個社會主流價值觀會發生什麼呢?
這次的慕尼黑事件中就很可能是這種德國內在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襲擊者用流利的德語大喊“我是德國人”並且在襲擊中與他人對罵中表示自己長期受到欺壓。如果德國在難民潮的衝擊下,社會氣氛繼續右轉,造成矛盾激化再次發生此類事件或者將原本比較安定的移民社區推向極端主義的深淵,那種惡性循環恐怕才是一種望不到頭的災難。
其實德國目前面臨的問題發展下去,絕對不會只乖乖的停留在德國境內,更可能會對整個歐洲都帶來重大影響。原本歐盟已經遭受了幾次衝擊,最近的英國退出更是讓未來形勢不容樂觀。法國屢遭恐怖襲擊也造成了極右翼勢力大增,目前“國民陣線”也在不停的發出退出歐盟的聲音。
如果德國在社會矛盾激化之下,顯然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即便是德國政界主流的勢力很可能為了加強社會管控而採取一些與“歐盟一體化”反向的措施,那麼未來的歐盟前景顯然會變得更加坎坷。(作者:千里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