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德國專家談南海仲裁案:國際法不能淪為政治工具

2016-07-24 10:43:12|來源:人民日報|編輯:何雨陽

  原標題:德國專家談南海仲裁案:國際法不能淪為政治工具

  德國波恩大學教授、國際法和海洋法專家斯特凡·塔爾蒙日前接受德國媒體專訪,表達了對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及所謂仲裁結果的看法。塔爾蒙認為,所謂裁決無助於解決南海爭端,國際法本身也因該案受損。

  菲律賓在臨時仲裁庭所謂裁決中的“全面勝利”令塔爾蒙感到吃驚,菲律賓提出的15項裁決申請中,有14項裁決對其有利,這超出了一般情況下對國際仲裁的期待。

  臨時仲裁庭所謂裁決對“島嶼”概念的解釋非常狹隘,塔爾蒙對此提出批評。他指出,通常情況下,司法領域在對某些定義的解釋上會存在若干個經得起推敲的見解。此次裁決是首次對非常重要的海洋權協議裏的一個重要概念進行解釋,但臨時仲裁庭竟輕易地認定南海不存在一座島嶼。

  塔爾蒙説,臨時仲裁庭對“島嶼”的定義很難稱之為最終解釋。因為該臨時仲裁庭專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而設立,未來也可能因其他仲裁請求而設立仲裁庭,但這次的仲裁結果對後者並不具拘束力,此後成立的仲裁庭在類似問題上極可能給出完全不同的解釋,為“島嶼”概念賦予更廣的含義。

  塔爾蒙強調,臨時仲裁庭所謂裁決對島嶼的狹隘定義如果得到認可,那麼受影響的不僅是中國,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日本等因島嶼而獲得海洋區域主權的國家都將受到影響。因為按照臨時仲裁庭的意見,一些地方將不再是島嶼,這些國家也就不能順理成章地主張200海裏專屬經濟區。

  塔爾蒙表示,沒有專門的司法機構和執法機構是國際法一個很大的問題,法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説淪落成政治工具,而這把劍究竟有多鋒利,取決於裁決的水準以及裁決在法學界和國際社會的認可程度。在所謂南海仲裁案中,中國從一開始就質疑臨時仲裁庭的管轄權,中立的觀察者會感覺到國際法和臨時仲裁庭被菲律賓及其幕後操縱者“導演”成了一場“政治官司”,這導致所謂裁決結果不可能執行,從中期來看,將使國際法承受較大打擊。

  在塔爾蒙看來,臨時仲裁庭沒有探討最關鍵的問題,即在南海地區,有沒有一種地區性的、為群島規定領土主權的習慣國際法,也就是一個國家對該地區的歷史性權利?如果提出這樣的問題,那麼就不會再去探討單一的島嶼或岩礁屬於哪個國家,而是討論一個整體,即南沙群島。臨時仲裁庭的裁決不見“整體”,只見個別島礁。事實上,中國一直堅持把南沙群島當作一個整體主張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及劃界,臨時仲裁庭硬把中國用的單數動詞“is”改為“are”,把南沙群島的島礁做單個處理。

  塔爾蒙認為,所謂仲裁完全無助於解決南海爭端。中國從一開始就拒絕了仲裁,這一點無法改變。塔爾蒙建議菲律賓將所謂裁決放到一邊,尋求與中國共同合作的基礎,否則所謂裁決還將被繼續政治化。菲律賓贏了所謂仲裁,卻失去了對所謂裁決的控制,導致某些域外國家利用這一結果插手地區事務,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局面。

  ( 馮雪珺)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