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協作扶貧: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示範”

2016-07-25 12:47:05|來源:中國網|編輯:鄧晨曦

  原標題:協作扶貧: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示範”

  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指出,2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組織東部地區支援西部地區已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格局,使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逐步扭轉,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得到有效實施,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開創了優勢互補、長期合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良好局面。

  東西合作扶貧的“閩寧模式”點亮解決貧困的“中國方案”

  我們之所以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減貧成就,不僅僅是國家責任使命的引領,是中國共産黨人的不忘初心,更是國家能力的強大支撐,而在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政策“工具箱”之中,最能體現全國一盤棋,國家強大調控能力的就是東部發達地區支援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扶貧協作。可以説,通過地區之間的扶貧協作,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這在世界上只有我們的黨和國家能夠做到,它充分彰顯了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20年來,閩寧兩省區黨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幹,不斷探索、創新和完善,打造了東西合作扶貧的“閩寧模式”,催生了“閩寧效應”,點亮了解決貧困的“中國方案”,如今寧夏西海固的滄桑巨變,就是詮釋中國協作扶貧的最佳案例。

  協作扶貧的中國優勢和示範成為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協作扶貧的中國優勢和示範,主要體現在於,協作扶貧已經成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成為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産業佈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佈局;成為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實施協作扶貧,“攜手奔小康”行動,要著眼于任務的適當平衡,完善省際結對關係,著力推動縣與縣精準對接;要優先加大産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要著力推進東部産業向西部梯度轉移,實現互利雙贏、共同發展;要把東西部産業合作、優勢互補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課題。通過加大西部地區先進基礎設施、稀缺公共服務産品、生態服務資産培育等建設,可將東部地區先進的、過剩的優質産能,轉化為西部地區優質高效的新供給,轉化為優質的經濟資産、社會資産和生態環境資産,有利於國家在去産能、促發展、穩增長的良性循環之中,實現去産能、去庫存、補短板,有利於把過剩産能浪費的國民財富轉化為發展的正能量和新動能。

  協作扶貧的關鍵所在是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授之以漁的人力資源建設能力,是協作扶貧成功的關鍵之所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必先扶智,協作扶貧的重中之重是要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向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領域合作拓展;要加大推進科技扶貧力度,在科技創新上,西部地區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東部地區要舍得拿出真技術支持西部地區;要繼續發揮互派幹部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促進觀念互通、思路互動、技術互學、作風互鑒。要加大對西部地區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貧困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力度,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特別強調指出:“脫貧攻堅是幹出來的,靠的是廣大幹部群眾齊心幹”。一方面,貧困地區要激發走出貧困的志向和內生動力,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力量。同時,要組織和動員有志於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做一番作為的幹部到西部地區來,努力在艱苦條件下、在攻堅克難中使自己成長為可以擔當重任、能打硬仗的高素質幹部。(作者:楊多貴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