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大雨“不看海” 排水系統沉澱六百年工匠精神
內金水河入水口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丁旭):近日,近600歲的紫禁城,因為京城連日大雨成為關注焦點。在長達55個小時的降雨天氣中,故宮博物院內地面沒有出現明顯積水,顯示出故宮完善的排水系統和強大排水能力。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揭秘故宮大雨“不看海”的原因,既是古人建築營造的智慧與匠心,也是今人保護遺産的執著與悉心。
單霽翔介紹説,紫禁城建造之初,對排水系統進行了精準測量、精密設計和精細施工。紫禁城的地面順應北京地理環境,整體走勢亦呈北高南低、中間高兩邊低,而且略有坡度,為自然排水創造了有利條件。紫禁城內的排水溝渠全部通向內金水河。內金水河又與紫禁城外的護城河、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這些水系同時兼有排水功能。
為了使紫禁城排水功能永葆青春,故宮博物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保護工作。除了保護古代排水文物本體,還對排水系統功能進行了完善。單霽翔説,目前故宮使用的排水系統中,90%仍然是古代的排水系統,10%不到是後來補充完善的新系統,尤其是過去沒有的排污系統。
日常環境的維護對排水系統功能發揮影響很大。對於觀眾接待量極大的故宮博物院來説,垃圾是排水系統大敵。觀眾丟棄的飲料瓶和餐巾紙等垃圾,經常把一些排水口堵死。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重視院容環境維護,長年保持地面清潔,從而維護和改善了故宮的整體排水能力。故宮開展的臨時建築整治,也使部分佔壓排水設施、影響排水功能的問題得到糾正。長期沒有使用的暗溝等設施得到清理與疏通,重新發揮排水作用。單霽翔表示,和古建築一樣,排水設施如果不使用,損壞得會更快。他希望這些古代的排水設施,都能健康地發揮作用,能夠“益壽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