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亮點解讀:網絡扶貧讓農民有獲得感

2016-07-27 21:36:03|來源:中國網|編輯:楊玉國

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亮點解讀:網絡扶貧讓農民有獲得感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網絡資料近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發佈。這份歷時兩年制定完成的綱要,是規範和指導未來1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7月27日下午,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接受包括澎湃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記者採訪,闡釋《綱要》的亮點。

  此次發佈的《綱要》是根據新形勢對《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調整和發展,是規範和指導未來1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化領域規劃、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

  龔曉峰認為,《綱要》有三個亮點。第一個亮點是圍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龔曉峰認為,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圍繞2020年這個時間節點,《綱要》中有個詞值得注意:網絡扶貧。

  對於網絡扶貧,龔曉峰解釋,目前中國還有五千多萬的貧困人口,這些人在信息化時代不能落後,國內的數字鴻溝不能太大。要給這些貧困人口進行能力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説“村村通”,過去是發展廣播、建高速公路,現在則是信息化時代,要修信息高速公路。

  “在工業時代,農民的理想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在信息時代,農民的理想是——屋裏屋外,接入寬頻。”龔曉峰表示,這是網絡扶貧最精彩的一點,讓農民享受到信息化的好處,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龔曉峰認為,《綱要》呈現的第二個亮點是跟國家治理的現代化相結合。他指出,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也要依法治網。市場經濟的法治前提不能丟掉,網絡經濟、信息經濟也一樣。

  龔曉峰還提出,《綱要》的第三個亮點是跟中國經濟的新常態緊密結合,信息化發展要起到支撐和引領的兩方面作用。

  他舉例稱,新出臺的《綱要》分為六個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信息化本身的能力建設,第四部分是講經濟社會信息化的能力。這兩部分説明,信息化的自身能力很重要,它可以支撐社會經濟發展。

  至於如何支撐,龔曉峰認為,要結合中國國情,整合官産學研用的各種資源,找到適合的模式來支撐。“個體的信息化發展程度是不一樣的,一定要因地制宜,要根據多層次的需求來優化有效供給、細化有效需求,才能找到經濟的合理均衡點。優化供給就是提高我們的能力,使信息産品向中高端邁進,才能解決受制於人的問題。”

  龔曉峰討論的這一點,同時也是《綱要》提出網絡強國“三步走”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到202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根本改變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實現技術先進、産業發達、應用領先、網絡安全堅不可摧的戰略目標,涌現一批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網信企業。

  但同時,龔曉峰也指出,在當前的全球市場上,很多“遊戲規則”的制定權並不在我們手上,在信息化發展進程中,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也非常重要。

  張新紅稱,《綱要》的字裏行間,有三個詞非常亮眼,分別是時代感、人民性和自信心。

  他解釋,所謂時代感,是《綱要》開宗明義地談到現在是處在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後的信息革命的建設階段,提出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該怎麼做的問題。

  人民性體現在《綱要》特別強調了要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都能享受到信息化或者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福利,讓人民更多地參與進去,讓每個人都能獲得在信息時代新的發展能力。

  他還談到,《綱要》所呈現的自信心是基於現在的産業和技術基礎,以及未來網絡大國的優勢和數字紅利。張新紅表示:“現在我們有7億網民,未來哪個國家能達到14億網民?中國可以,這是我們可能有的巨大發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