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日本寧可損害中日經濟關係,也要借美國實現政治圖謀

2016-07-28 08:47:1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中日關係一直是大國關係中的重要一環。過去,人們常用政冷經熱來形容中日之間的微妙關係。如今,中日之間卻出現了政冷經也冷的現象。2016年2月17日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公佈的數據,2015年中日貿易額同比減少11.8%,貿易額自2009年雷曼危機以來,時隔6年首次呈兩位數減少,減至約3033億美元。

  中日經濟關係走弱除了市場需求減少、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外,與日本對中國的政治安全戰略相關。2012年,日本政府對外宣佈“購島(即我國之釣魚島)”以來,便不斷就領土主權問題挑戰中國底線。近日,菲律賓仲裁案的一張廢紙裁決,使得日本上串下跳,不斷向外發聲,並緊隨美國“敦促”中國遵守“滿紙荒唐言”。以致日本提出7月26日在東盟外長系列會議中與中方商討南海問題,希望南海問題國際化。

  日本自由貿易協定戰略的轉變也是導致中日經濟關係變冷的重要原因。2011 年 11 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上臺後不久就否認了東亞共同體理念,公開提出“太平洋憲章”的概念。野田“一語驚人”,在《Voice》雜誌“我的政治哲學”一節中寫到,“現在無需考慮東亞共同體”,從而徹底否定了鳩山政權有關加強中日合作的戰略方針。

  2013年,日本正式宣佈參加美國主導下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繼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也毫無顧忌地站在美國一邊。從地緣指向來看,日本自由貿易協定戰略拓展了原有的區域經濟合作範圍和內涵。除歐洲和北美外,其範圍還包括了東南亞(簽訂服務貿易協定)、東北亞(蒙古)和南美洲(哥倫比亞),從而邁向了更加廣闊的太平洋和大西洋。因此,就整體框架而言,日本對外經貿戰略擴大了過去“10+6”的東亞地緣架構,對象國增加美洲7國(即TPP中的美洲參與國),實現了“東亞+北美+南美”的重組框架。與此前不同的是,日本新的自由貿易協定戰略方案中並沒有將中國和韓國設為重點對象國。

  日本希望通過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借經濟問題實現政治圖謀。早在1978年日本時任首相大平正芳倡議“區域開放主義”以及“太平洋區域開放整合”,這被認為是環太平洋經濟圈構想的原型,其根本目的在於尋求一種以經濟作為交換品的安全保障。不難看出,這種以經濟換安全的戰略思想,與美國提出的宏地區主義(即主張經濟與戰略或安全問題的互動)不謀而合,日美兩國恰恰可以借TPP各取所需。

  2014年4月2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出訪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四國,目的之一就是推動TTP談判,尤其是以美日安保條約為誘餌,迫使日本做出重大讓步。當時認為如果2014年能締結協定,將有利於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儘快實現,並使美國再一次主導未來的世界貿易格局。與美國相比,日本獲益良多。美國總統奧巴馬次日在日美首腦會談後的共同記者會上,聲稱釣魚島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給了日本一顆定心丸。隨後的7月30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對日本解禁自衛權表示支持的立場,表示雙方將就“如何將解禁集體自衛權,反映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修改當中”進行商討。日本乘機在修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樣,日本寧可在經濟方面做出一些讓步,也要確保加強同美國的夥伴關係,從而獲得美國的支持。換言之,日本通過在經濟上參與TPP這一方式來響應美國的號召,協助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以換取美國在領土紛爭問題上更為堅定的支持。日本借菲律賓仲裁案,複製出日本東海仲裁也不無可能。所以,日本明確向美國發出了信號,以犧牲一定的經濟利益來實現政治圖謀。借助TPP,日本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分別實現了經濟與安全方面的雙邊合作,逐步實踐著“多層次安全合作的構想”,拓展美日同盟。

  日本通過加入TPP這一個多邊經濟框架,犧牲部分農業部門的利益,響應美國所提出的用多邊主義鼓勵菲律賓等國與中國對峙的立場。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范斯聰 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