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聽,這是劉延東副總理在歷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上傳來的聲音!

2016-08-01 20:50:45|來源:中青在線|編輯:韓基韜

  2016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週年,也是“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作為“交流年”旗艦項目的第九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于2016年8月1日至7日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辦。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推動中國-東盟教育共同發展,提升中國-東盟人文交流水準。據悉,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劉延東出席第九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併發表講話。這其實不是劉延東第一次關注“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活動了,早在2008年“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成立時劉延東便專門發來賀辭,並且在之後的多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都有發表講話。

  下面,先鋒君就為您梳理一下劉延東在歷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上發出的聲音。

  聽,這是劉延東副總理在歷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上傳來的聲音!

  圖為2010年第三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式。

  中國和東盟應共同探討在教育領域合作的前景和有效途徑  2008年7月26日下午,首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正式拉開帷幕。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活動專門發來賀辭,希望中國和東盟共同探討在教育領域合作的前景和有效途徑。  “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  2010年8月3日上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出席第三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併發表題為《攜手共建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的人文之橋》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與東盟是友好近鄰,又是戰略夥伴。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與東盟的教育交流合作,建立了教育領域全面合作夥伴關係,走出了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教育交流發展道路。特別是此次正式啟動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標誌著雙方教育交流合作進入更高層次和更深領域。

  聽,這是劉延東副總理在歷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上傳來的聲音!

  圖為劉延東為中國-東盟夏令營揭幕。

  教育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廣泛性和持久性作用。劉延東就此提出五點倡議:一是創新人文交流合作機制,建立高層磋商機制,推動教科文衛體等人文領域合作並使其制度化。二是發揮“中國—東盟中心”的服務平臺功能,深化交流合作,推動民間往來,促進公眾認知和相互理解。三是積極落實“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中方將在未來10年內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推動實現2020年東盟來華和中國赴東盟留學生都達到10萬人左右。四是啟動實施“萬名青年交流計劃”,中方將在未來10年邀請東盟國家1萬名青年教師、學者、學生來華參加人文交流活動。五是探討教育一體化建設可行性,整合資源,互補協作,推動實現學歷學位互認,提高區域內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推動教育共同發展 提升人文交流水準

  2015年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第八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發來的寄語中指出,中國和東盟互為近鄰,文化相近,人民相親,人文交流源遠流長。“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作為雙方教育交流合作的創造性舉措,搭建了雙方青年交往之橋,為深化人文交流、增進理解共識、促進國家間友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正步入起點更高、內涵更廣、合作更深的嶄新階段。2016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週年,中方正在積極和東盟方探討將明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希望雙方以此為契機,繼續發揮交流周的獨特作用,拉近青少年心靈距離,推動教育共同發展,提升人文交流水準,夯實雙邊友好的民意基礎,攜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開創中國—東盟共同繁榮發展的美好未來。

  教育優先 共圓夢想

  201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劉延東出席第九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併發表講話説,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合作基礎牢,領域寬,為地區和平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當今時代只有合作共贏才能應對人類發展的共同挑戰。25年前,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合作關係,在所有對話合作中,中國是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國家,第一個同東盟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多年來,中國與東盟友好互利、共謀發展,開啟經貿合作的新篇章。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歷屆來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客源國,留學生達18萬人,中國高校開啟了同東盟所有國家的教育合作。本屆舉辦以“教育優先,共圓夢想 ”為主題,這個是25週年紀念活動,也是教育年的旗艦項目。

  劉延東説,確定推進教育,精準扶貧,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教育的權利。特別是優化教育的結構,注重科教結合,産教融合,鼓勵民間資本融入教育領域,推動互聯網教育新業態的發展,是我國一直在努力踐行的工作。中國在發展教育事業中,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水準。今年,中國專門出臺了教育對外開放的政策文件,將實施共建“一帶一路”的教育行動,加強與各國的學歷認證、師生互換、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交流機制。讓師生們有更多的機會,相互走進,增進友好,交流互見。到2020年,中國將吸收外國留學生達到50萬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正在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發展道路,我們也感受到東盟各國的教育各具特色,有非常多的好的經驗,我們雙方完全可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劉延東還對“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第一,完善教育機制,服務雙方戰略對接。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與東盟國家的發展戰略,與東盟共同體的建設藍圖,是高度契合的。在推進中國東盟2 7的合作框架中,雙方應該加強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方面的合作,加強地方與地方之間的共識合作,完善教育品質保障。

  第二,打造特色品牌,擴大交流周的影響力。應該更豐富內容,拓展交流合作的廣度深度,讓交流周成為深化雙方關係的特色平臺。  第三,豐富交流形式,提升務實合作水準,服務更多人才。應探索基礎教育的模式,開展中小學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計劃,職業強效網絡,加強智庫交流,多方參與助力一帶一路。  第四,面向廣大青年推動互鄰友好。

  中央領導人多次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發聲,表明瞭“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已經成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的重要渠道,並不斷為推動中國-東盟教育共同發展,提升雙邊人文交流水準而努力。

  【延伸閱讀】跟往屆相比,本屆交流周層次更高。今年是“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本屆交流周被確定為“交流年”的旗艦項目並列入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週年重要紀念活動,並將同期舉行“中國—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第二屆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兩個重要會議。規模更大。開幕期與會的中外嘉賓總規模為3000人,其中外賓及港澳臺嘉賓800人,包括中國與東盟政要、教育官員、外交使節、大學校長、教育代表、知名企業代表、媒體代表等。此外,瑞士、韓國、俄羅斯3個特邀夥伴國的駐華使節將出席開幕式。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