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綠軍裝+白大褂,他們姓軍為民,不忘初心70年

2016-08-02 18:43:53|來源:中國江蘇網|編輯:楊玉國

  常報全媒體訊 在龍城常州,有一支特殊的部隊,這裡的軍人除了穿軍裝,還穿白大褂,他們不僅是“人民子弟兵”,也是人民軍醫。這支部隊就是解放軍第102醫院。

  誕生於淮海戰役的炮火,歷經改革開放和軍隊體制改革的浪潮,“來之於民,服務於民”,70餘年來,這所軍隊醫院堅持姓軍為兵、全心全意服務人民,初心始終未變。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週年之際,記者走進解放軍第102醫院,為讀者揭開這所軍隊醫院的神秘面紗。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綠軍裝+白大褂,他們姓軍為民,不忘初心70年

  在炮火硝煙中誕生

  在和平年代中成長

  在解放軍第102醫院院史陳列館,保存著這樣一張珍貴的老照片:遠方,水天相接處硝煙升騰;近處,三個炮兵正往炮膛裏塞炮彈,另兩位戰士則蹲在地上正為受傷的同伴進行著簡單處理……

  “照片生動再現了醫院的緣起——誕生於淮海戰役的炮火。”對醫院走過的光輝歷程,解放軍第102醫院院長譚興起感慨萬分:“有過戰爭的地方,就有我們的奮鬥足跡,1947年3月,由於解放戰爭的需要,醫院在山東臨沂組建,之後隨部隊輾轉一路南下,1951年進駐常州。”

  在炮火硝煙中誕生,在和平年代中成長。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從西藏平叛到對越自衛還擊戰,從出國維和到突發事件救援,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該院為戰鬥力服務的根本任務始終不變,姓軍為民的本色始終不變。

  “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譚興起説,為了提高保障水準,除了不折不扣完成按綱施訓,醫療隊還要根據所擔負的任務完成特殊的專業訓練。野戰醫療隊每年還要和作戰部隊進行對接演練,不定期組織應急力量進行模擬實戰背景下拉動演練,確保關鍵時刻能拉得出、展得開、救得下、治得好。醫院有一支44名心理專家組成的戰時心理服務大隊,為平、戰時全軍部隊官兵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有效提升部隊的戰鬥力。

  聲名在外的第102醫院精神醫學發展源遠流長。早在1957年,醫院就組建精神科,從此,軍隊精神醫學從這裡發展起來。隨後,醫院先後成立南京軍區精神醫學研究所、全軍精神醫學中心、全軍心理疾病防治中心,是較早獲批的三級甲等醫院。

  70餘年歷程,醫院先後獲得總部機動衛勤裝備比武團體第一、全軍部隊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軍“十一五”醫學科技先進單位、軍事訓練一級單位、軍區先進旅團單位、風氣建設先進單位、江蘇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常州市文明單位標兵、十佳愛民服務標兵等榮譽稱號,這一切背後,是這所能打仗的醫院全體官兵不辱使命、矢志打贏的不悔付出。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綠軍裝+白大褂,他們姓軍為民,不忘初心70年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赤膽背後是魚水情

  “群眾的需要在哪,我們就衝鋒到哪。”譚興起説,醫院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始終是排頭兵,打頭陣,在人民群眾的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勇挑重擔,挺身而出。

  今年6月23日,鹽城市阜寧、射陽等地出現強雷電、短時強降雨、冰雹、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局地遭龍捲風襲擊,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為幫助受災群眾儘早度過難關、重建家園,常州各方力量積極行動,解放軍第102醫院也是其中之一,野戰醫療隊進入隨時待命狀態。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人民的危難就是衝鋒的號令。近年來,第102醫院多次參加應急救援,每次衝鋒陷陣,都彰顯出人民子弟兵的赤膽忠心,每次救援任務,都體現了血溶于水的魚水情深。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醫院組建我軍史上首支抗震救災心理服務救援隊,第一時間挺進災區進行心理救援,在一個多月時間裏,共為災區2萬多名官兵和群眾提供了心理服務,無數遇難者家屬在專業的心理救援下,從絕望中重建了精神家園。

  ——2009年和2011年,常州新區和武進區分別有2家化工廠發生雙光氣和氯氣泄漏事件,大量工廠員工和周邊居民出現嚴重中毒症狀,情況十分危急。醫院在得知情況後,立即行動,精心組織救治,由於具有豐富的應急救援處理經驗,在2次救援中,共有80余名中毒人員得到了及時救治康復出院,沒有發生一例並發癥。

  ——2015年11月13日,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發生山體滑坡,導致27戶房屋被埋,38人遇難。醫院立即抽調戰時心理服務大隊6名專家,連夜冒雨馳援災區,共為1000余名群眾提供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發放藥品3萬餘元,受到當地人民政府的高度讚揚。

  之外,醫院還先後收治過抗美援朝和唐山大地震傷員,參加過西藏平叛、對越自衛還擊戰、抗洪救災、出國維和、新疆維穩、亞丁灣護航等多項應急保障任務。就最近來説,醫院還連續兩次派遣心理骨幹,為戰區參加俄羅斯國際坦克比武方隊和汽車技能大賽分隊的官兵開展心理適應性訓練。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綠軍裝+白大褂,他們姓軍為民,不忘初心70年

  一切以患者為中心

  打造百姓放心醫院

  走進第102醫院的大門一眼就看見雕刻在巨石上的“醫者仁心”四個大字,這是全體醫務人員的精神坐標,時刻提醒著大家“一切以患者為中心”。

  特別是從今年4月份開始,醫院堅決執行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要求,關停醫療合作項目,針對戰傷特點和救治任務,開設了燒傷科、創傷骨科、中毒救治中心等與作戰密切相關的專業,重點提高戰傷急救能力,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整合資源,使學科設置更符合戰傷救治的特點。

  時間回到今年的4月20日晚,飛馳而來的救護車停靠在醫院急診門前,患者右手拇指和食指同時被機器絞傷並完全斷離,且斷指存在嚴重的損傷,殘缺不齊,患者失血過多,幾度昏迷。醫院急診綠色通道隨即打開,重症監護室、麻醉科、普外科、顯微創傷科、骨科專家5分鐘後到場會診,因再接難度太大且成功率極低,通常這種情況將進行截指處理。然而考慮到患者年僅30歲,還是家中的頂梁柱,顯微創傷科的醫護人員討論後,決定想盡辦法將患者的創傷減到最小。近8個小時,顯微鏡下的縫合像繡花一樣,終於,患者的兩根手指再接成功。

  作為軍隊醫院,幫助特殊患者解決實際困難一直受到醫院領導的重視,每次醫院交班會上,醫院領導談的最多的不是經濟收入的多少,而是患者的實惠在哪,患者康復得好不好。一位重症腦外患者在神經外科住院一個月,科主任裴榮權了解到這個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千方百計為他節約費用,儘量不用進口藥物,儘量不用貴的耗材,患者出院結賬時,交了3萬元的押金,結果退回了1萬元,連家屬都懷疑收費處結錯賬了。

  精神科的患者始終是醫院關心的特殊人群,譚興起介紹,不能僅局限于臨床的治愈,患者出院後能否回歸社會和家庭,也是院方的社會責任。患有情感性精神障礙的小陳從精神科出院後,醫院牽頭由醫院、社區、家庭組成小組對其進行心理支持,還幫助小陳找到了工作。類似這樣的關愛數不勝數,從醫院領導到各科室的醫務人員,無不時刻牽掛著康復患者,且指定專門人員進行跟蹤回訪。

  目前,改革強軍實踐如火如荼,對於醫院今後的發展,譚興起信心滿懷:“作為軍隊醫院,在完成軍隊醫療保障任務的前提下,將繼續為地方群眾提供醫療服務,統籌好姓軍為戰和服務百姓的關係,並積極探索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想方設法為老百姓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裴倫強 王之輝 周茜)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