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仁天皇“生前退位”談話藏玄機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新聞分析:日本明仁天皇“生前退位”談話藏玄機
新華社記者馮武勇
日本明仁天皇8日發表錄播電視講話,稱自己年事已高,無法繼續履行現行憲法規定的國事行為和作為國家和國民統合象徵的公務行為,暗示“生前退位”,並希望得到民眾的理解。
明仁在談話中主要表明瞭四層意思。
其一,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健康欠佳,難以繼續像以往那樣全身心履行憲法要求的“象徵天皇”職責。
其二,回顧在位28年來對天皇作為國家和國民統合象徵的意義探索。
其三,指出代替天皇視事的“攝政”不可行。
其四,天皇衰老病亡對社會和皇室衝擊很大,應該儘量減少皇位更替的衝擊。
因為受制于不能“干政”的憲法制約,明仁無法直接表明“生前退位”,但通過電視講話,他的這一願望已經清楚地表達給了日本社會。
日本近現代史上,天皇直接向國民“發聲”迄今只出現過三次。第一次是裕仁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發表所謂“玉音放送”,承認戰敗投降。第二次是明仁天皇在2011年3月16日就“3·11”大地震發表電視講話激勵民眾。這是第三次,且同步發佈英文版本,足見其分量之重,決心之大。
明仁天皇年事漸高、健康欠佳、公務繁重並不是這一兩年的事情,此次突然拋出“生前退位”的話題,恐怕是出於某種現實“危機感”,而這種危機感應與安倍政權的動向息息相關。
上月14日,日本廣播協會(NHK)播出獨家新聞,稱明仁天皇有意“生前退位”。這一消息旋即在日本社會掀起軒然大波。就在這一“獨家新聞”曝出前三天,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結果揭曉,包括執政聯盟在內的“修憲派”勢力佔據了三分之二以上議席,由於執政黨在眾議院的議席也超過三分之二,意味著安倍政權跨過了在眾參兩院發起“修憲提議”的關鍵門檻。
明仁的“危機感”正是緣於安倍自民黨的“修憲”正在從紙面成為現實。2012年4月,自民黨公佈“日本國憲法修正草案”。草案中,至少有兩點重大修正與明仁天皇的一貫信念和價值觀相悖。一是草案刪除了現行憲法第九條中“不擁有武力,不擁有交戰權”的説法,提出要成立“國防軍”,這對一直主張要深刻反省戰爭的明仁是很大衝擊;二是草案中將天皇的地位提升到“元首”,這更與明仁在位28年來探索的與國民休戚與共的“象徵天皇”定位背道而馳。
由於修憲必然會涉及“天皇”的地位問題,實際上明仁天皇借此談話間接表明瞭自己維護憲法的態度。根據宮內廳發表的書面內容,明仁此次談話冠名《關於象徵履職的天皇陛下談話》,特別強調了“象徵”兩字,這正是對堅持現行憲法“象徵天皇”地位的一種委婉宣言。
明仁的另一層“危機感”來自安倍政權在皇室繼承問題上的保守封閉立場。早在2004年,日本政府就曾召集專家學者討論修改《皇室典範》,最終出臺的報告書建議認可“女性天皇”和“女係天皇”,以及創設女性皇族婚後繼續留在皇室承擔公務的“女性宮家”制度,以克服皇室男嗣不足的危機。但在2006年明仁天皇次子秋筱宮的夫人確認懷上男胎後,一系列議論戛然而止。據日本媒體報道,安倍一直是女係天皇、“女性宮家”等制度創設的堅決反對者。今年2月,安倍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還堅稱,男係繼承體制才能維持安定的皇位繼承。由於皇太子德仁沒有男嗣,皇太子妃健康欠佳,日本一些保守勢力頗有嘖詞,一些街頭報刊也不時炒作所謂“宮鬥”的流言蜚語。明仁天皇有意“生前退位”,可能也是擔心自己身後皇位繼承出現混亂。
現行《皇室典範》規定,“天皇駕崩時,皇位繼承順序第一位的皇室成員立即繼承皇位”。如果要滿足明仁“生前退位”的意願,要麼需要修改《皇室典範》,要麼需要設立只適用於明仁天皇退位的“特別法”,無論是哪種辦法,恐怕都會明確德仁皇太子的繼承地位。
修改《皇室典範》需經國會審議批准,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明仁在談話中提及“再有兩年,就是平成30年了”。這大概也在暗示,他希望在兩年後達成“生前退位”的願望。而在此期間,安倍政權原本設想的優先推進修憲的政治日程恐怕會因此生出更多變數。無論明仁天皇的初衷如何,他已經給安倍的“修憲野心”出了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