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我的創業故事】姜尋:在模範書局,尋找舊時光

2016-08-11 10:06:1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民國風十足的書局空間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璐):在北京前門大柵欄附近一座民國樣貌的建築裏,坐落著清靜優雅的模範書局。推開書局的大門,仿佛回到了民國,這正是它的創辦者姜尋想要打造的效果。

  兩年前,姜尋發現了這裡。雖然它的建築年代已難以考證,但房樑上隱約可見的“出版社”字跡,再加上建築對面就是清末民國時期的書局青雲閣,讓姜尋堅定了此處是重新打造一家書局的不二之選。經過幾個月的修繕,同年九月,這間被用心打造成書的詩意棲居地的書局正式開門營業。在姜尋眼中,這裡滿是故事,不僅能讓人懷戀起舊時光,還可以傳承和延續往昔文人賢士的溫文儒雅。

  作為書局的創辦者,姜尋還身兼詩人、畫家、設計師、出版人以及收藏家等多重身份。他用心地雕琢了書局的每一處,無論是前廳用老門板鋪就的地板,展示老雕版的側廊,通往後院茶室的石板路,還是樓上的展廳以及供會員喝茶讀書的空間,甚至門、窗、書架也都是他親自操刀設計的。姜尋説:“書局分為幾個部分,一個是營業區、用來陳列一些(雕版)樣本的側廊,後邊是一個茶室,樓上是一個展廳,一個扶手橋,一個會員區。實際上我做了一個服務員的工作,把建築原來的面貌呈現出來的同時,還佈置了這些民國的老傢具,以達到跟整個氣氛的吻合,也使來的客人,還有我們做活動的嘉賓,覺得回到民國。包括我們隨意挂一張地圖都是民國的,1936年的地圖,包括檯燈,各個細節都非常下功夫去經營。這樣一來可以使這個空間足夠有氣氛。”

  姜尋説書店是存在於世界上的一座孤島,雖然在網絡時代它的處境很艱難,但一定要存在。畢竟網絡閱讀是一個泛閱讀、淺閱讀,每天看的量大但真正可以記住的卻很少,“我曾經做過一次演講,主題是“紙本繼續”,就是説我很關注紙本文化是否能被延續下去。在網絡時期新浪潮的衝擊之下它的生存非常艱難,但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用心設計的活動,把觀眾吸引過來。但這不僅需要非常好的設計策劃案,也是對我們實體書店的一個考量。首先環境得唯美,這個書店得好,另外一方面,這個書店得有可讀的、別的書店沒有的書,這是你的獨特特色,能生存下去的強大理由。説(模範書局)是一個詩意的棲居地,我覺得這是一個恰當的説法。”

  在書局,金絲楠木打造的書架上可以找到姜尋自己設計出版的書籍以及他的工作室“煮雨山房”手工製作的線裝書系列。而那些關於藝術、建築、設計、哲學、心理學等等諸多小眾卻又具有較高專業度的書,吸引了大批的專家及學者的前往。姜尋説:“提到線裝書,一個成功的案例是去年(2015年)受諾貝爾博物館的邀請,給莫言先生設計了一本《大風》的雕版。我們想把傳承的價值體現出來,就用宋代的字體將莫言這本80年代的小説用現代的木板刻出來,再用古代的方法給印刷出來。整個過程完全通過我們自己的設計和思考保留古代技藝的同時將它轉換成可以適應當代的産品。”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