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上半年海外並購刷新記錄 民營企業首次超國企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 實習記者 武琬濛):國際知名會計和諮詢公司普華永道10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活動刷新紀錄,交易金額增長至4125億美元。其中,民營企業表現搶眼,首次在海外並購交易金額上超過國有企業。報告還預測,下半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活動依然活躍,預計今年將成為中國海外並購歷史上耀眼的一年,交易總金額將比去年增長三倍。
這份報告顯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交易是這次刷新並購活動記錄的主要動力。從交易金額上來看,2016年上半年,中國海外並購金額達1340億美元,是2015年下半年的四倍,超過前兩年中企海外並購交易金額的總和。其中,中國化工以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是目前為止最大的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交易。8月11日,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也披露,他們已經通過商務部反壟斷局的審查,其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集團邁出重要一步。
提及海外並購出現井噴式增長的原因,普華永道的報告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得益於A股市場暢通的融資通道和快速增長的財務投資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則認為,中國企業實力的提升,以及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也是重要因素,“首先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轉型,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同步時期已經到來。其次,中國企業走出去還有個特殊原因,全球經濟低迷,國外需要引資,需要創造就業環境,使他們的經濟可以更好地增長。第三個就是我們的競爭力上升,我們的企業有實力和技術資金來拓展市場,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民營企業繼續主導著海外並購市場,並首次在並購金額上超過國有企業。在前20大交易中,民營企業佔據了三分之二。談到民營企業海外並購的異軍突起,陳鳳英認為,民營企業到海外並購,是謀求生存和發展的一種必備手段,“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比重提升,競爭力也在提升。第二,我認為拓展國際市場也是減壓的一種方式,國內已經在去産能、去杠桿、去庫存,産業結構在加速調整,民企在國內生存環境出現了困境,因為原來製造業是民營企業的強項,現在是産能過剩;第三個原因是他們想做強自己,成為國際化跨國公司。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會持續。”
展望下半年,普華永道的報告同樣認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這些長期驅動因素依然存在,包括走出去的國家戰略、企業外延式增長及財務投資需求等。
不過專家也提醒説,在面臨機遇的同時,走向海外的中國企業更需要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比如,海外並購環境日趨複雜,門檻逐漸提高,交易往往面臨外國企業和政府的嚴格審查,收購達成後要適應當地的法規和政策等等,應避免收購的資産成為填不滿的“無底洞”。對此,清華大學助理研究員胡乃軍表示:“海外並購在金融領域和法律領域都對我們的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開始很多企業都在做國際交易,這裡就涉及到匯率問題,為了規避貨幣風險,出現了很多金融創新産品,現在我們的企業能否參與國際化金融競爭,這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另外在法律方面也需要各企業裏有相應的法律人才。國際並購對企業來説是一次深刻的變革。一旦國際並購成功,跨國企業該如何去管理對企業來説也是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