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內>>正文

北師大專家:盲目降薪或使宏觀經濟失衡

2016-08-14 09:12:00|來源:京華時報|編輯:渠鴻儒

  人物簡介

  萬海遠,法國里昂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雙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師範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曾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收入分配和扶貧。在中、英文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收入不平等與公共政策》和《中國新型城鎮化與人口遷轉》,先後主持世界銀行、國際勞工組織、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發改委等20余項課題。

  近年來,關於勞動力成本是否過高的話題,已引起廣大勞動者、企業經營者和政府的高度關注,以至於有關勞動力成本過高並拖累中國經濟增長的説法,成為近期輿論爭議的焦點。有觀點將企業負擔重歸罪于普通職工的工資增長,認為工資應停止增長甚至降低。日前,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發佈了一項研究成果——《中國勞動力成本問題研究》,指出:儘管勞動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工資的持續提升是合理的,企業政策要提高經營效率而非降低工資。對此,京華時報對話課題組專家萬海遠,工資到底要不要漲?

  京華時報記者張然

  □關於研究經過

  “企業盲目降薪很危險”

  京華時報:最初研究立項時是如何考慮的,為什麼選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調研?

  萬海遠:在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增長和企業經營均出現困難。很多人將之歸結為勞動力成本的快速提高,並籠統地把成本和工資混為一談,認為要降低企業成本,首先要壓低職工工資。但我們認為,企業盲目降低工資是很危險的,這不僅會降低居民的收入增長、進一步惡化收入分配差距並帶來宏觀經濟的失衡,也會給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我們用研究成果表明瞭短期內工資水準的相應上漲是非常合理的。

  京華時報:如何確保研究成果的説服力?

  萬海遠:整個報告從6個視角來看待勞動力成本的若干爭議,包括宏觀經濟視角、企業總成本視角、勞動力成本內部視角等。為了研究企業的真實感受,來判斷勞動者、企業和從業者對勞動力成本變化的看法,我們還專門設計了問卷、訪談表和座談提綱,選取3地10家企業進行典型調研。調研企業中有大中小型企業,涵蓋了不同行業(如鋼鐵、化工等),匯集了不同所有制企業(如國企、私營企業、合資企業等)。收集了每家企業的財務、人工和管理數據,並選取了4個統計年份(即2005年、2010年、2014年和2015年),正好跨越了2008年《勞動合同法》出臺前後。

  □關於勞動力成本

  “勞動報酬長時間偏低”

  京華時報:勞動力成本現在處於什麼程度?

  萬海遠:在變化趨勢上,勞動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所提高,但在當前的存量上,勞動力成本相對偏低。從數據事實來看,我們認為勞動報酬的持續提升是合理的。首先,勞動報酬佔國民收入比重離本世紀高點還有很大差距。其次,勞動力供求關係的變化決定了勞動報酬的合理上漲。再次,人力資本提升是勞動報酬增加的主要原因。綜合看,勞動報酬的提高是有市場供求關係和職工勞動生産率提高來支撐的,因此是合理的,不存在勞動力成本已經“過高”的情況。

  京華時報:如何理解“勞動報酬佔國民收入比重離本世紀高點還有很大差距”?

  萬海遠:2013年勞動報酬佔比51.1%,而本世紀初的2002年為53.9%,兩者相差近3個百分點。雖然近期勞動報酬的增長略超過經濟增速,但從較長時期來看,近年工資的增長不足以彌補居民過去應得的勞動報酬。在過去37年間,人均GDP增長約20倍,城鄉居民收入卻只增加了約13倍和14倍。另外,2000年後我國勞動報酬佔國民總收入的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近兩年雖有所增長,但遠未及2000年的水準,而且距本世紀高點還有較大差距。所以説,近幾年來勞動報酬的較快增長是相對的、短期的和補償性的,遠未達到足以改變勞動報酬長期偏低的程度。

  □關於勞動報酬

  “工資應合理、穩定增長”

  京華時報:勞動力成本高不是因為職工工資高導致的?萬海遠:從勞動力成本內部看,住房公積金和社保繳費在所有勞動力成本中的增速是最快的,職工工資的增速卻並不高,甚至略低於勞動力成本的平均增速。這説明勞動力成本雖然在增加,但是在與融資成本、土地成本的比較中,其增速並不快;而且,從勞動力成本佔總成本的比重來看,2005年以來的比重基本保持穩定,並未出現明顯上升的趨勢;進一步看,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也主要集中在營業增值稅、社保繳費、企業公積金等體制性成本方面,職工工資並非是主要原因。

  京華時報:既然這樣,工資到底還要不要漲?如果要漲,該怎麼漲?

  萬海遠:在工資政策上,我們也認可要適度放緩工資調整的頻率、放緩工資提高的幅度,但並不是説工資就不要增長!在國際比較上,我們也認可中國的比較優勢在下降,但並不是説中國現在已經沒有競爭優勢了!當前中國的絕對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下降,但是依靠較高的勞動生産率,我們相比東南亞國家還是擁有比較大的優勢,因此職工工資水準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在中國已經進入到中等偏高收入國家的背景下,不能再指望通過人為壓低工資、壓低消費的方式來保持經濟的競爭力,而必須在保障人民福利不斷提高的前提下不斷發展。因此仍然要保證職工工資的合理、穩定增長。

  □關於原因探究

  “政府所得擠壓企業所得”

  京華時報:根據你們的研究,企業感覺到勞動力成本過高,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萬海遠:在國民收入核算中,由於政府所得過高,擠壓了企業所得,使得企業有一種勞動力成本過高的錯覺。我們認為,首先企業稅費偏高是導致企業負擔過大的重要原因。利用國家統計局大規模代表性企業數據,發現在扣除原材料成本後,2015年各種稅收和行政性收費佔企業總成本的比例高達15.1%以上;而根據在南京、重慶和洛陽製造業的典型調查,發現企業稅收和各種收費佔企業總成本的比例甚至超過15.8%。從變化趨勢上看,各種稅費佔總成本比例從2014年的14.0%顯著提高至2015年的15.8%,是當前企業所有成本中的第二大支出,因此未來仍然存在很大的降稅和降費空間。

  □關於公積金

  “建議逐步降低徵繳比例”

  京華時報:你們的研究成果有一項是廢除公積金制,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萬海遠:在企業所有勞動力成本中,增長最快的是住房公積金和企業為職工代繳的住房租金,2014年和2015年增速分別達到19.0%和10.1%,均為所有勞動力成本分項中增速最快的。而根據企業調研數據,企業繳納的住房公積金主要在壟斷行業和高收入者中,低收入行業和普通職工卻幾乎不可能獲得,由此帶來進一步的分配不公。可以説,強制執行的住房公積金制度,使得企業不得不支付高額的住房公積金費用,從而給企業帶來沉重的負擔。在近期內,我們建議要逐步降低住房公積金的徵繳比例,並在長期達到最終取消的效果。

  京華時報:對於普通收入人群來説,公積金是否聊勝於無?我們知道住房公積金是一種住房社會保障制度,是具有保障性的,如果真的廢除,相關政策要怎麼銜接?

  萬海遠:住房公積金主要是被高收入者所獲得。既然已經是高收入者,政府就無需再給他們提供額外的住房福利。在這一逆向分配製度下,當前住房公積金實際上是進一步擴大了本來就很高的收入差距水準。退一步講,一些中等收入者也獲得了一些住房公積金的福利,政府如果要保障他們的住房需求,則完全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比如家庭申請商業銀行的住房貸款,政府則可以定向給住房困難家庭提供貼息貸款或補貼等,從而保障困難家庭的住房需求。

  □關於政策

  “降成本”不等於“降工資”

  京華時報:針對研究結論,你們有什麼樣的政策建議?

  萬海遠:宏觀層面要始終注意就業指標的變化情況。只要充分就業這個底線能夠守住,日益提高的勞動者報酬不但不會阻礙經濟增長,反而會通過消費促進來拉動企業産品需求,並帶來企業經營狀況改善、政府稅收增加和勞動報酬提升,由此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同時合理引導並化解過剩産能,讓市場淘汰一批僵屍企業。根據我們的調研發現,很多資源型行業的國有企業,存在人員冗余、效率低下、經營虧損而政府不斷用財政救濟的情況。建議下一階段要集中篩選和清理一批這樣的僵屍企業。

  京華時報:中觀政策這方面呢?

  萬海遠:主要是降低稅費以減輕企業負擔。歸納起來,就是要實行“降、調、除、保”的“四字方針”。“降稅費”、“調社會保險繳費”、“除住房公積金”、“保工資增長”。當前政策的核心是“降成本”而不是“降工資”。

  京華時報:對於企業有什麼建議?

  萬海遠:未來要尊重企業在勞動法律框架下的市場行為,釋放企業在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中的微觀活力,進一步提高企業效率,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提高産品附加值。加大企業知識産權保護力度,防止企業的低價惡性競爭,實現企業經營和勞動者報酬的同步提高。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