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考慮部署薩德為哪般?
近日,日本NHK電視臺報道稱,鋻於“朝鮮導彈威脅”,日本防衛省將在今年的第二次補充預算中加入反導的相關費用,而最受外界矚目的是宣稱將“加緊研究引進美國的薩德系統的問題”。事實上,日本政府對薩德早有染指之意。2009年的時候日本就曾想要引進,去年11月,時任防衛相中谷元在訪問夏威夷時,也曾公開提到購買薩德。
目前日本的導彈防禦依靠“海陸基兩階段反導系統”,海基是指六艘宙斯盾驅逐艦上的標準3型艦空導彈,陸上則依靠愛國者3型地空導彈。按照日本人自己的測算,針對外部飛來的導彈,宙斯盾驅逐艦發射標準3型導彈,在100公里高的外層空間擊毀導彈,若有漏網之魚,在陸地上配置的愛國者3型導彈則在十幾公里的高度進行攔截。
薩德則是末端高空導彈防禦系統的簡稱,主要是對來襲導彈進行末端攔截,射程200公里,射高40-150公里。按日本人的説法,引進薩德,可以補足宙斯盾和愛國者之間的攔截高度中間的空檔。
但事實上,日本真的需要薩德嗎?
首先是費用的問題,雖然三階段的導彈防禦系統“看上去很美”,但薩德的價格離譜也是眾所週知的,美國外銷軍事裝備從來都是宰人不商量。日本的軍費水準雖然居於世界前列,但近十多年來軍費增長處於停滯,安倍上臺後的增長幅度也很小。引進薩德必然要擠佔其他武器裝備的份額。去年中谷元説出對薩德的心儀之言後,日本軍方內部立刻出現不同聲音,認為沒有必要引進薩德,日本更應該將錢投在軍機和艦艇等方面。算筆賬就能很清楚。日本在標準3型和愛國者3型反導系統上至少已經用了8000億日元以上的費用,而一套薩德系統,日本按照美國給韓國的系統的價格估計,大約需要1000-2000億日元以上,這些都還是保守的估計。自衛隊這幾年一直在更新裝備,比如購買昂貴的F-35,之所以從2009年以來屢屢上報,但從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僧多粥少”。
其次,日本引進薩德,實際上用處並不大。美國將薩德塞給韓國,與其説是要增強韓國的反導能力,不如説是要在離中國較近的地方設置能夠最遠探測2000公里外的導彈的AN/TPY-2型X波段雷達。但實際上,美國在日本東北的青森縣津輕市和中部的京都府丹後市已經部署了兩套X波段雷達,探測預警的功能早就具備。如果論反導的話,日本的兩階段系統也差不多夠用。更關鍵的是,薩德的防衛半徑只有200公里,理論上韓國只需要兩套就能覆蓋全境,但日本國土狹長,雖然《每日新聞》説只需要3-4套就能夠用,但這種估計顯然是過於樂觀了。相比較而言,宙斯盾就顯得“價廉物美”,在2020年配備升級了的標準3型導彈之後,按照日本人自己的測算,兩艘宙斯盾艦就可以防衛日本的全境。一直以來日本都希望擁有真正的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反導系統,目前日本的反導,不僅需要依靠美國的雷達系統,也需要仰仗美國的預警衛星,在日本的兩個X波段雷達,實際上是美國部署在日本的。如果日本引進薩德,那麼也就意味著日本在擁有獨立反導系統上將繼續受制于美國,這也不符合日本的意願。
所以,日本實際上並不十分需要薩德,而且也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但為什麼日本軍方屢屢要提起要引進薩德呢?
首先,對日本而言,引進薩德以提升反導能力,現在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窗口期。目前如1998年一樣,“朝鮮導彈威脅論”甚囂塵上,美韓以此為藉口決定部署薩德,日本也有榨幹這次威脅論的剩餘價值的衝動。通過渲染威脅,可以“理直氣壯”地向財務省和國會要預算,如果錯過了這個窗口期,就很難了。
其次,對日本而言,目前受到國內政治環境的限制,還不能明目張膽地發展進攻性武器。而增強反導能力強化了“盾”,從反面而言就是增強了對外界的威懾,可以看作是一種“進攻性”的行為。增強防禦就是最好的加強進攻。通過引進薩德,可以讓日本的軍備更加完善,也讓其離軍事大國更進一步。
第三,從表面上看,引進薩德可以進一步增強與美國在反導方面的合作,日本的反導系統從高到低都是美國提供的,薩德可以讓這種合作更進一步,也讓“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日本這個“前沿陣地”更加鞏固。(霍建崗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