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職業聞臭師:靠鼻子吃飯 鼻子不靈太靈都不行(圖)

2016-08-15 16:41:13|來源:雲南網|編輯:趙妍

  原標題:職業聞臭師:靠鼻子吃飯 鼻子不靈太靈都不行(圖)

  職業聞臭師:靠鼻子吃飯 鼻子不靈太靈都不行(圖)

  普通人聞到臭味會捂鼻子,唯恐避之不及,而在昆明市環境監測中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專門“聞惡臭”的專業技術人員——“聞臭師”,其專業稱呼是“嗅辨師”,他們是通過聞臭,分析“惡臭”污染程度,來劃定級。而要成為一名嗅辨師,需要通過國家認證,還要經過“年審”。為了保持嗅覺正常,他們必須禁煙酒,上崗前要求素顏無香,保持心情舒暢。

  職業門檻高

  並非人人能勝任

  拿起裝滿惡臭氣體的口袋,鼻子靠近吸一吸,做下記錄……實驗室內,嗅辨師李婭萍正和同事一起緊張地工作。

  為什麼用鼻子鑒定臭味,而不是儀器?李婭萍介紹,在環境監測中,儀器並不是萬能的,惡臭是多組分、低濃度、低沸點的各種氣體混合物,而儀器只能測量出單一氣體的濃度。此外,惡臭污染是一種感官污染,需要利用人的嗅覺對惡臭污染程度判別。通過嗅辨,最終鑒定出惡臭污染程度。惡臭從零級到五級,一共分為六級。

  當然,這一職業並非人人都能勝任,必須通過資格考試由國家頒發上崗證,才能參與檢測。嗅辨師的判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嗅辨結果可以作為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整治的依據。很多人認為嗅辨師門檻很高,需要有特別靈敏的嗅覺,其實這是誤區,“如果鼻子太靈,就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感受,也可能會影響最終判斷結果。”李婭萍説,因此,“健康的鼻子”才是首要選拔標準。

  持證上崗後,還要接受“年審”。一般每3年“年審”一次。事實上,嗅辨師在昆明並非是新鮮的工種,早在1996年,昆明市環境監測中心就有了。如今,中心有嗅辨師共17名。他們是實驗室工作人員,並非專職的嗅辨師,平常還要負責各種監測。

  工作不簡單

  1份樣本7人完成

  嗅辨師的工作並不像大家想像中那麼“任性”,需要經過反復嗅辨,再經過科學的計算才能得出結果。

  在昆明市環境監測中心,記者看到一個有6個格子間的實驗室,由於人的嗅覺主觀性較強,要保證鑒定結果精確,一個樣品往往需要1個判定師和6個嗅辨師同時完成。

  80後“聞臭師”周思辰畢業于雲南師範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2012年研究生畢業後,她來到昆明市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工作。目前她具有判定師資格證。判定師相當於嗅辨組長,在具備嗅辨師資質的基礎上,還要有統籌計算能力,負責結果統計分析。

  “判定師需要先對惡臭樣品試判,選擇一個合適的稀釋配比後,連同空氣樣品,一起給嗅辨師集中嗅辨。6名嗅辨師則需要判斷哪個袋子中含有臭氣。”周思辰告訴記者,當超過一定比例的人聞不出來的時候,整個試驗就終止了,否則還得繼續稀釋樣本進行下一輪嗅辨。

  判定結果試驗結束後,判定師會對數據結果進行統計,通過嚴密的計算公式和統計模型,就能判斷惡臭樣品是否超標。

  禁忌非常多

  太飽太餓都不行

  為了保證嗅覺正常,其禁忌非常多。譬如平常不能抽煙喝酒,也不能吃太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影響嗅覺的因素都要儘量規避,感冒或鼻炎是絕對不能工作。”李婭萍説,實驗當天不能化粧、也不能噴香水。有時臨時接到任務,還得把臉上的粧容全部洗掉,保持素顏上陣。

  為保持最佳狀態,工作前不能吃太多,也不能太少,因為太飽或太餓都會影響嗅覺的判斷。另外,心情不好也會影響判斷,因此上崗時必須保持心情舒暢。由於每位嗅辨師平均一組(4個)樣品要聞72次,大概需要4個小時,難免會出現“嗅覺疲勞”,因此每隔1~2個小時,大家會休息一次,走到室外,聞聞新鮮空氣,讓鼻子放鬆下。

  並非每位嗅辨師都能隨時適合上崗,3名判定師需要分組,每次輪流抽選嗅辨師,當天狀態不好的,則不適宜參加。

  從業不容易

  食欲不振是常事

  記者了解到,一般惡臭樣品來源於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環境應急事件現場,以及居民投訴有惡臭的區域。長期聞各種惡臭,會不會對嗅辨師的身體産生危害呢?

  44歲的尹惠敏從事嗅辨工作已經快10年了。她告訴記者,由於這些惡臭樣本都是經過稀釋的,所以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剛開始感覺不適應,聞多了感覺想吐。”尹惠敏説,即便是現在,和很多同事一樣,聞多了常常食欲不振。尹惠敏是中心為數不多的判定師,由於年齡原因,還有一年,她將退出嗅辨工作,目前她主要負責指導年輕同事。

  隨著公眾環境意識提高,近年來,關於惡臭的投訴有增無減,實驗室的嗅辨師也越來越忙。臭味本來就會讓人心情不好,經常聞各種惡臭,情緒難免有些煩躁。“每次實驗結束,我都會告訴家人‘別惹我!’”李婭萍開玩笑説,每次實驗完都會提前給家人打“預防針”,家裏人也比較體諒。此外,由於嗅辨實驗期間不能擦護膚品,還要接觸惡臭氣體,時間長了皮膚會變得比較乾燥。

  記者觀察發現,整個實驗室除了4位男士以外,清一色的都是“娘子軍”。“可能是由於這份工作需要比較心細,而且耐得住枯燥,所以女性比較適合吧。”尹惠敏笑著説。

  春城晚報 記者 期俊軍 文 高偉 攝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