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已成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 增速繼續領跑宏觀經濟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琳 實習記者 解子鈺):中國國家旅遊局日前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穩步擴大,增速繼續領跑宏觀經濟。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國旅遊業依然處於發展黃金期。如今的旅遊業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位於陜西勉縣的諸葛古鎮,自今年三月份開始營業以來,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這讓在古鎮經營飯店的駱女士嘗到了甜頭:“超出想像,第一天我們就坐了一百桌,人氣相當的旺。之後一直都還挺穩定的。”
諸葛古鎮的火爆,還帶動了當地的周邊的景點。與它一墻之隔的武侯祠博物館,上半年的遊客數也出現了倍增。在博物館做講解員的小趙明顯地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工作量明顯增加,同期來講,去年每天是講三場左右,今年每天得講六場左右。”
勉縣旅遊欣欣向榮的景象,正是當前中國旅遊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其中,國內旅遊22.3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47%;出入境旅遊1.27億人次,增長4.1%;上半年實現旅遊2.25萬億元,增長12.4%。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旅遊業的投資和消費仍然保持較快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旅遊業實際完成投資10072億元,同比增長42%,增幅比2014年擴大10個百分點,均高於全國固定資産和第三産業投資增速。而從消費來看,無論是中國國內旅遊消費還是境外旅遊消費都位列世界第一。
中國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彭德成分析指出,旅遊業能實現逆勢增長,主要源於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中等收入階層規模比較大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是人們精神層面的消費大幅度增長,特別是旅遊消費大幅度增長的這麼一個發展階段。而長期以來,我們旅遊業是處在一個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的狀態之中。在國家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政策背景之下,在旅遊業需求的長期刺激之下,旅遊的供給需要加速地改善,所以帶來了旅遊投資的快速增長,從而也帶來旅遊消費的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進入“大眾旅遊”時代,旅遊業作為綜合性産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也更加廣泛。數據顯示,中國旅遊産業對GDP綜合貢獻超10.8%,旅遊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10.2%。
去年,中國政府發佈的《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把旅遊投資和旅遊消費並重對待,甚至把投資至於消費之前。業內人士認為,由促進消費的單一支撐,向投資、消費“雙向驅動”轉變,標誌著中國旅遊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旅遊智庫秘書長、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主任石培華表示,未來中國將繼續致力於把旅遊業打造成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新支點:“在國家轉型壓力下,應該培育新的戰略支點。那麼旅遊業是結合了投資和消費的雙熱點的一個支點。而且旅遊業的投資實際上是包括政府的投資、基礎設施的投資,又可以帶動廣大的社會投資。而國家提出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和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是經濟發展的雙引擎,旅遊恰好是雙引擎的一個結合部。所以選擇把它作為一個支點來進行培育。”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三年,中國旅遊直接投資或將超過3萬億元,並將帶動15萬億元以上的綜合投資。加上在巨大消費市場的推動和有利宏觀政策的引導,旅遊産業正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