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華僑報:8.15 日本銘記的是另一種戰爭記憶

2016-08-16 18:41:08|來源:中新網|編輯:杜軍帥

  中新網8月16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16日刊文稱,日本今年的“8.15”,似乎和往年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在這個日本所謂的“終戰紀念日”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繼續獻上“玉串料”,數位閣僚照舊“拜鬼”,超黨派議員“組團”前往靖國神社,狂躁的右翼分子在老地點重復上演著軍國主義情結的各種“懷舊”……

  文章摘編如下:

  8月15日這一天被安排出訪非洲吉布提,日本新任女防相稻田朋美接受採訪時,為今年沒能參拜“遺憾”得淚水在眼眶裏直打轉。安倍政府似乎開始防止各界對參拜靖國神社的聚焦。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國際社會借此契機,再度重溫那段慘痛歷史。無論日本政府的態度還是日本輿論的反應,都讓人不禁“有話要説”。

  先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再次明言“深刻反省”的明仁天皇相比,他還是繼續玩著“躲貓貓”,在歷史問題上曖昧應對、模糊帶過。再看日本媒體的論調,也大抵如此。看上去,日本政府與媒體確實強調了“不忘戰爭記憶”。可是,這個“戰爭記憶”裏充斥著對戰犯與侵略者的敬仰和緬懷,卻難見對軍國主義的無情唾棄、對侵略行徑的反省,更看不到對“加害”這一基本事實的坦率承認和接受。看上去,“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是日本政客和媒體的主打牌,但缺乏“反省歷史”的核心要素還塞進了“戰爭英雄”的所謂“銘記歷史”,只不過是挂羊頭賣狗肉。

  二戰結束整整過去71載。按理説,連媳婦都該熬成婆了,可在歷史態度上,日本依然雷打不動地當著一名釘子戶,而且“經過幾代人努力終於退步了”。那麼,日本到底為什麼糾結?

  首先,“面子”撂不下。日本曾經是亞洲唯一的“列強俱樂部”成員,二戰後又長期雄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位,更是唯一與中、美、俄三大國都交戰過的國家。至今,日本政府和主流媒體堅持沿用“終戰”一詞,凸顯對“戰敗”事實的排斥和恐懼。再加上近年來經濟低迷、超級老齡化、人心迷失,多如牛毛的社會問題讓日本人在面對國際社會特別是後來居上的中國時,心態嚴重扭曲和失衡。受此影響,對於來自包括中韓等外界的正義呼聲,日本更多視為一種“刁難”。如此心態,豈能坦誠自剖?

  其次,“號子”吹不響。二戰後的日本政府,在對待歷史問題上是反省者少抵賴者多。正是因為日本政府多年堅持模糊甚至是錯誤的立場和姿態,極大誤導了眾和輿論,讓這個從戰後廢墟中站起來的國家,遲遲吹不響衝出“歷史負擔”的號角。特別是,安倍“二進宮”後,日本政治右傾化更加嚴重。

  最後,“步子”邁不開。二戰後,日本一直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受制于美國管控,無論是被“和平憲法”牢牢栓緊,還是目前被“鬆綁”後小碎步似地走向戰爭,都離不開美國的背後推手。如此日本,想在歷史認識問題上來個乾脆利索,絕非易事。(蔣豐)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