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和”的境界

2016-08-17 09:17:06|來源:新華網|編輯:谷士欣

  新華網記者 趙銀平

  【學習進行時】人類同處一個地球,“地球村”的每個成員,如何攜手共進?習近平在建黨95週年慶祝大會上給出中國方案:“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習近平在中國傳統“和”文化基礎上構建的“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博大的天下情懷。

  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系列之《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和”的境界》,與您共同理解“和”的境界。

  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和”的境界

  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中國“願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反映出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初心。

  習近平倡導“命運共同體”,時也,勢也。

  為中國謀,為世界謀

  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和”的境界

  2013年3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2013年3月,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上,清晰而明確地向世界傳遞了這一理念:“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裏,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之後的上合組織峰會、中阿合作論壇、博鰲亞洲論壇、第70屆聯合國大會、二十國集團峰會、亞信第五次外長會議,一直到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從國與國的命運共同體到區域內命運共同體,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一次次深入闡述這一主張。

  “命運共同體”成為習式外交的象徵性符號。

  毋庸諱言,“命運共同體”是“為中國謀”。中國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才能延續戰略機遇期,才能安心謀發展圖富強,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

  “命運共同體”也是“為世界謀”。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是中國人的理念。中國的發展與強大,對其他國家來説不是威脅,而是機遇。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將繼續給世界各國提供更多市場、增長、投資、合作機遇。中國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不僅將為全球經濟發展減負,更帶來寶貴經驗。中國實施“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將減輕這個資源日益匱缺的擁擠星球的壓力……

  中國好,世界才會好。

  習近平以“四個堅持”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瞭現實路徑: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相容並蓄、交流互鑒。

  聯合國講臺上,習近平又進一步提出: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大國風範,大國擔當

  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和”的境界

  2016年6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塔什幹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發表題為《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的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馬佔成攝

  中國人言必信行必果:

  在硝煙瀰漫的異國,有中國維和軍人“馬革裹屍”;在病毒爆發的非洲,“別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國因埃博拉來了”;在炮火紛飛的也門,有中國軍艦幫助外國公民安全撤離的溫暖;經歷過強震後一片斷壁殘垣的尼泊爾,有中國救援隊的不捨晝夜,不拋棄不放棄……

  大愛,不分種族、國度。

  中國更有一份“為萬世開太平”的宏大願景。

  上合組織、中國-東盟自貿區、博鰲亞洲論壇、亞太經合組織、南南合作等,中國盡心竭力,為雙邊多邊合作發揮了粘合劑、強心劑的作用。亞投行、“一帶一路”,中國殫精竭慮,為中國和世界各國打造共同發展雙引擎。它們引發了一輪洲際開發熱潮,點燃了歐亞非大陸共同發展的星星之火。

  立足現實,放眼全球,著力未來。所謂天下情懷,即如此;所謂天下為公,當如是。

  中國倡導,中國踐行。

  人間正道,“和而不同”

  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和”的境界

  2016年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業儀式並致辭。 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命運共同體”根植于中國傳統的“和”文化。

  中國的“和”文化,堅持的是“以和為貴”、“有容乃大”格局;追求的是“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秉持的是“天下為公”“萬邦和諧”“萬國咸寧”的政治理念;講究的是“和而不同”“執其兩端而用其中”的哲學思想。

  “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吸收“和”文化精髓,內化新時代要求,提煉昇華而形成的一種價值觀。

  在國際關係準則上,“合作共贏、和平發展”是習近平口中的關鍵詞。他強調要“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出“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並反復闡述“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實行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

  習近平大力倡導、推進的“一帶一路”就是要尋找更多利益交匯點,“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

  亞投行,習近平的“邀請函”早已發出,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

  “中國夢”是和平、富強、幸福的夢,不是唯我獨尊的夢。“中國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龐大。

  必須厘清的是,“和”既不是零和博弈,也不是無原則的“和諧”相處。事關原則性的大事,必堅定不移、寸步不讓。正如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所説:“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中國“決不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譬如南海問題,我們願意將南海建設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但是,如果有人不顧公理道義得寸進尺,那麼中國人從來就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血性。予謂不信?盡可一試!

  “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強權獨霸不是人類和平之策。贏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類發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共贏而不是零和,才是人類社會和平、進步、發展的永恒主題。”習近平説。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説過,“避免人類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 這種“獨特思維方法”就是 “和”的文化,延伸到當代就是“命運共同體”理念。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命運共同體”的“美”,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把“你”和“我”,變成了“我們”。

  “命運共同體”是站在世界和人類高度,高屋建瓴地提出來的一份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中國方略。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