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精準教育扶貧 讓貧困學生“上好學”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陳彥):香泉鎮孫家村小學是坐落在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西部深山中的一所寄宿制學校,聚集了周圍5個貧困村的210多名孩子。這裡是這些山裏娃讀書、生活,追逐人生夢想的重要起點。
孫家村小學地處偏遠山區,風景秀麗,校園內綠樹成蔭。近年來,這所鄉村學校的校園建設、教學工作,辦得有聲有色。張來生校長介紹説:“櫻花,代表外來世界的一些信息。願孩子們的童年就像櫻花一樣絢爛多彩。另外一種主打的樹種是白皮松,主要的源生地就是我的支教地,該樹種的特點能夠耐貧瘠、耐風雪,寄希望於孩子們能夠紮根上學。希望學生們在並不富裕的山區能夠沉下心來把家鄉建設得更好。”
張來生校長來自大山之外、距孫家村100多公里的虢鎮。多年以前,為了全面提升貧困山區的教育水準,寶雞市教育局在陳倉區條件最艱苦的多個鄉鎮興建了50多所寄宿制學校。為了解決這些農村學校優質師資不足、教學水準偏低等問題,2011年9月,市教育局啟動了“校長教師交流工程”,由城區優質學校的校長或副校長帶領4名教師“組團”到貧困地區的學校去幫扶,換取5名鄉村教師到城區來學習培訓,兩年一期。當年,張來生與同為教師的妻子祁海霞作為首批支教交流教師,告別了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年的虢鎮小學,帶著9歲的女兒,一家三口來到了孫家村小學。
張來生來到孫家村小學後,迅速適應新的環境,探索出一套適合鄉村學校的教學管理模式和教學方法。2011年10月,孫家村小學建立了寶雞第一個鄉村小學特級教師工作室,通過上示範課、做講座等多種方式,指導教學工作和教師隊伍成長。第二年,孫家村小學的教學水準就從全縣最末躍至全縣的前列。寶雞市教育局局長蘇永興表示,孫家村小學是“團隊式交流,結對幫扶”精準教育扶貧方式在陳倉區試點的一個成功事例。他説:“農村學校之所以辦得不好,缺少的是優秀的校長和優秀的教師團隊。關鍵是人的問題。我們往下派的團隊任務之一就是幫助農村培訓優秀的教師隊伍。”
“校長教師交流工程”自2013年起開始在寶雞全市推廣。蔡家坡是寶雞市重點建設發展的城市新區,為了支持新城區基礎教育的發展,2015年,市教育局和岐山縣政府聯合實施了教育扶持項目,安排市屬優質中、小學與蔡家坡當地中、小學結成對口幫扶關係。蔡家坡一中語文老師李娟娟是參與結對幫扶的教師之一,她先後參加了十多次的培訓。李娟娟老師説:“之前在課堂上,我隨堂演繹的部分可能比較多。但現在每節課前,我會精心地做準備。一節課下來,我的心情會非常愉悅,因為我和孩子們之間的互動增加了,每節課下來都會很實在。用心的程度更強了,方法上也更有效了。”
受益於“校長教師交流工程”這一精準教育扶貧項目,蔡家坡一中的中考上線率很快從2015年的全縣排名第20提升到今年的第7名。不少之前轉去城裏上學的學生現在都産生了回鄉讀書的想法。王怡華是李娟娟老師班上的學生,今年剛參加了中考,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心儀的重點中學——寶雞中學。王怡華説:“(語文老師)對我們都特別用心,上課的模式非常適合我們,把講堂真正地變成了我們的學堂。班主任英語老師,是寶雞一中來的,她上課的時候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把每一堂班會都開得特別好,為我們傳授人生的哲理。她告訴我們,必須要努力,努力了才能實現你的夢想。即使你的夢想不能實現,你也會離它很近。”
孫家村小學、蔡家坡一中教育水準的顯著提升,是寶雞實施精準教育扶貧工程以來諸多成果的一個縮影。寶雞市教育局局長蘇永興解釋説,精準教育扶貧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以徹底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病根。蘇永興説:“我們的目標有兩句話:第一句叫:應助即助,只要符合條件,我們將全部納入資助體系,沒有指標的控制。第二句叫:一個都不能少,不能讓一個學生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