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出的四道考題

2016-08-18 09:02:58|來源:新華網|編輯:韓基韜

習近平出的四道考題

  67年前,毛澤東提出了“趕考”的歷史性課題。今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指出:“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今天,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

  “趕考”遠未結束

  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一個特殊的歷史節點。

  土坯房前,老槐樹下,握別依依不捨的父老鄉親,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動身前往北平。毛澤東面帶微笑,大手一揮:“進京趕考去!”

  2013年7月11日,同是西柏坡,同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

  站在九月會議舊址前,習近平神色凝重,目光穿越歷史。此時中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階段。

  面對歷史和未來,他再次提出“趕考”問題:“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

  考題之一:“總開關”擰得緊不緊?

  有了理想,才有活的靈魂。

  喪失信念,堤壩就會崩潰。

  趕考路上,這成了第一大考題。

  習近平出的四道考題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

  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自覺抵禦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産黨人政治本色。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

  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的精神之“鈣”,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

  ——2014年1月20日,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的講話

  每一名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為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轉化為對奮鬥目標的執著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對高尚情操的篤定堅持、對艱難險阻的勇於擔當。

  ——2016年2月1日至3日,習近平在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幹部群眾時的講話

  考題之二:作風“籬笆”扎得嚴不嚴?

  關於作風考題,67年前,革命先輩曾留下那個時代的答案。

  七屆二中全會針對黨員幹部作風的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在西柏坡這塊展板前駐足良久,一一對照: “不做壽,這條做到了;不送禮,這個還有問題,所以反‘四風’要解決這個問題;少敬酒,現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少拍掌,我們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這一條堅持下來了;第六條,我們黨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從七屆二中全會六條規定到中央八項規定,始終繃緊的是作風這根弦,始終保持的是趕考的心態。

  習近平出的四道考題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在平山縣西柏坡革命舊址同當地群眾握手交談。

  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記憶體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幹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等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

  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有效途徑,必須聚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匯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正能量。

  ——2014年1月20日,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的講話

  2012年12月,我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八項規定時就説過,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詩經》中説“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就是説官當得越大,就越要謹慎,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每一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2016年1月12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的講話

  考題之三:發展軌道正不正?政績觀正確不正確?

  這是一道關鍵的考題,又是一道複雜的考題。

  “以國內生産總值論英雄,你們已經排在全國第六位,假如過兩天到第五位了,就能一俊遮百醜了嗎?全國10個污染最嚴重城市河北佔了7個。再不下決心調整結構,就無法向歷史和人民交代。”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一針見血。

  習近平出的四道考題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考察小崗村,重溫中國改革歷程。

  樹立正確政績觀,切實抓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一張藍圖抓到底,不僅需要科學決策,也需要思想境界。要堅決把中央關於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不要顧慮重重、瞻前顧後,更不要為生産總值增長率、全國排位等糾結。中央看一個地方工作得怎麼樣,不會僅僅看生産總值增長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決自身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成效。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習近平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的講話

  改革面臨的矛盾越多、難度越大,越要堅定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信心,越要有進取意識、進取精神、進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

  ——2013年11月12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考題之四: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如何在新時期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是共産黨人必須答好的考題。

  習近平出的四道考題

2016年7月18日下午,習近平在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

  共産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産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

  ——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

  全國廣大共産黨員要始終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繫人民、情係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鬥。

  ——2015年7月1日,習近平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的回信

  全黨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綜合新華社、人民網海外版等資料)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