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2016-08-19 18:07:5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杜軍帥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魏宇晨):本週,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了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突破;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在北京召開,多國專家智庫學者認為,協同聯動對當前網絡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8月16日淩晨1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讓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量子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量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攜帶者,不可分割。量子與經典物理學最顯著的區別是“量子疊加”:微觀粒子可以處於所有可能狀態的疊加態上,這也導致了未知的量子態勢無法被精確的克隆。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指出,在保密通信領域,利用量子的不可分割和不可克隆,可以從原理上産生無條件安全的秘鑰,從而確保身份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字簽名等的無條件安全,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全問題。“我們在剛開始的時候,它可能只會用於金融、國防、政務比較大的客戶,真正要實現實用化量子通信還需要將來有一個星座,就是多顆衛星組成的。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希望通過五年的努力,突破星座的技術,十年就像‘北斗’一樣,天上有很多顆量子通信衛星,在信息安全方面帶來比較大的推動。”

  對於普通的衛星而言,只要順利升空就意味著至少成功了一半。但對於量子衛星來説,發射升空卻僅僅只是開始,衛星在太空中與地面光學站的“互動”,才是此次量子衛星實驗的重頭戲。據介紹,根據規劃,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專項除研製及發射1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外,還要建設河北興隆、雲南麗江等4個量子通信地面站和1個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站為核心的空間量子科學實驗系統。 

  就在中國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發射成功的同一天,為期兩天的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在北京舉行。16日上午,以“協同聯動,共建安全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開幕當天,3萬餘名安全行業人士圍繞世界網絡安全形勢、網絡空間戰略、産業方向、行業趨勢、技術未來、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研討。

  有數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註冊網站達到454萬多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4.48億戶。隨著網絡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等持續快速推進,網絡空間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但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網絡攻擊、網絡欺詐等經常發生。本屆論壇上,針對日益凸顯的網絡風險問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局長趙志國提出,要完善合作機制,齊聚合力,提升中國網絡安全的整體能力。“一是構建産、學、研、用共同參與的技術交流合作機制,突破需求、研發、應用和産業發展之間的瓶頸,共同提升應對新威脅的産品技術能力。二是構建多方參與、規範有序的網絡威脅、信息共享機制,提升信息共享的實效,規範共享的運行機制,最大化的發揮共享機制的作用。三是完善穩定、順暢,並不斷自增長的網絡安全應急協作機制。依託眾多企業、專業機構的作用,整合信息共享,威脅通報,事件處置各個環節,構建一個統一指揮,多方參與的國家級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四是強化靈活、平等的網絡安全行業自律機制。積極引導企業履行責任,構建一個守法經營、誠實守信、規範有序,保護用戶權益和維護國家安全的互聯網發展環境。”

  美國航天局的小行星捕捉任務又向前推進了一步。近日,該機構批准“捕星”機器人任務部分進入設計研發階段,並希望其航天業界的合作夥伴幫助提供“捕星”無人飛船實驗儀器載荷。

  “捕星”任務正式名稱為“小行星重定向任務”,共分為機器人任務和宇航員任務兩個部分。在機器人任務部分,美國航天局將於2021年12月發射無人飛船,從一顆小行星表面採集一塊巨石,然後將其挪至月球附近。在宇航員任務部分,美國宇航員將於2026年乘坐“獵戶座”飛船,前往探索這塊巨石。

  據悉,捕星”任務從2013年開始實施。美國航天局認為,這一計劃對美國實現本世紀30年代載人登火星的目標至關重要。

  德國《明鏡週刊》最近公佈了一項有可能是目前為止最令人激動的發現:天文學家宣佈他們最近發現了一個環繞比鄰星運動的類地行星,離我們只有4.25光年。

  這顆目前仍然沒有被命名的行星被認為是一顆環繞比鄰星運轉的類地行星,它與比鄰星的距離可以允許液態水在其表面存在,這是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條件。

  在此之前從未有科學家在離我們如此近的地方發現“第二地球”。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