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穩賠不賺 中國富豪為何熱衷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

2016-08-23 07:34:29|來源:中國經濟週刊|編輯:靳松

  買汽車企業、買法國酒莊、買土地、買城堡、買港口、買礦山……近年來,在海外瘋狂“採購”的中國富豪們,似乎又把目光瞄向了足球。

  萬達集團出資4498萬歐元收購西甲馬德里競技20%的股份,蘇寧體育産業集團出資2.7億歐元收購國際米蘭,中歐體育投資公司出資7.4億歐元收購AC米蘭……最近三年,中國資本掀起一股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的熱潮,歐洲五大聯賽(英超、德甲、意甲、西甲和法甲)已有不少中資身影。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今,在不到3年時間裏,來自中國的財團已經出手收購了15家海外足球俱樂部的股權,其中包括AC米蘭、國際米蘭、曼城、馬德里競技等歐洲豪門。這一方面表明中國資本的海外之路越走越寬,一方面意味著在資本的介入下,中國體育産業尤其足球産業在快速擴張和升級。

  “現如今,國內企業家去歐洲談生意,如果不順便去當地足球俱樂部詢詢價,你都不好意思説自己是中國來的。”這樣的段子在企業家圈子裏廣為流傳。

  為何中國資本熱衷海外體育産業?並購足球俱樂部是餡餅還是陷阱?對於那些歐洲老牌俱樂部而言,尋求被收購又意味著什麼?

  在外國人熱盼中國金主,並撐大裝錢口袋的同時,國內觀察者們卻更多地表達了觀望甚至是擔憂的情緒。一位資深足球人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所表達的觀點耐人尋味: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

  中國財團收購AC米蘭

  神秘買家遭媒體“人肉搜索”

  1899年冬天,意大利球迷愛德華茲和他的小夥伴們,聚集在米蘭一家賓館的房間裏,幹了一件日後將被載入意大利足球史冊的事情:他們成立了一家足球俱樂部。

  如今,這家由球迷發起、經歷百年風雨的足球俱樂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俱樂部之一,它的名字叫AC米蘭。

  1986年,意大利富商貝盧斯科尼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AC米蘭的大部分股份,從而掌握了AC米蘭的生殺大權。正是他的不懈努力和近乎賭博式的一系列投資,開創了AC米蘭歷史上,乃至整個歐洲足壇史上最偉大的“荷蘭三劍客時代”,成為世界足壇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貝盧斯科尼掌管AC米蘭期間,還成功地競選成為意大利總理。雖然由於色情派對的醜聞,貝盧斯科尼的私人生活和政治生涯受到巨大打擊,但這並沒有影響他成功地把AC米蘭打造成一支世界頂級球隊。

  但AC米蘭自2006年盈利250萬歐元後,隨後近10年時間裏都處於虧損狀態。根據意大利《米蘭新聞網》報道,2014年,AC米蘭虧損達到9128萬歐元,2015年虧損達到8930萬歐元。AC米蘭在過去的6年共虧損了2.705億歐元。

  面對如此局面,加上歐洲經濟的整體下滑,貝盧斯科尼的商業帝國難再為AC米蘭輸血, 就在貝盧斯科尼執掌AC米蘭30週年之際,一個爆炸性的消息令紅黑軍團的擁躉們唏噓不已:中國神秘買家出手買下AC米蘭99.93%的股份,自此,這家底蘊深厚的豪門俱樂部將歸中國人所有。

  8月6日, “AC米蘭被中國人買走了”的消息一經爆出,迅速成為輿論焦點,國內多家媒體對此事件進行跟蹤報道,一些媒體甚至對“神秘買家”中歐體育投資管理長興有限公司(下稱“中歐體育”)及公司實際控制人李勇鴻展開“人肉搜索”。

  8月8日下午,從未在公開場合露過面的李勇鴻,授權董助就收購AC米蘭一事向《中國經濟週刊》發表官方説明,證實了收購的真實性,並表示:“關於收購AC米蘭一事,不希望媒體進行猜測和炒作。”

  董助表示,中歐體育和意大利菲寧維斯特公司(編者注:AC米蘭前東家)關於收購意大利AC米蘭足球俱樂部99.93%股權的簽約在意大利米蘭已經正式完成。經雙方共同協商確認,AC米蘭足球俱樂部的價值為7.4億歐元,其中包含約2.2億歐元的負債,AC米蘭99.93%的股權收購價格為5.2億歐元。

  “收購完成後,貝盧斯科尼先生不再擔任俱樂部主席,但他將擔任俱樂部名譽主席。”關於收購AC米蘭的初衷,董助表示,考慮到意大利是古絲綢之路的終點,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意中兩國在商貿、文化上擁有許多共通點,此次收購,不僅是中國企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號召的實際行動,同時也為企業開拓歐洲市場打開了通道。

  收購AC米蘭一事,令深居簡出的中歐體育董事長李勇鴻更加難覓蹤影。董助向記者透露,“公司坐落于浙江省長興縣太湖資本廣場,(收購AC米蘭的)消息爆出後的一週時間裏,每天都有二三十家媒體的記者聚在公司想採訪李總,場面非常混亂。”

  關於中歐體育及李勇鴻本人,董助三緘其口,一再表示,“李總特別不希望成為輿論焦點,今後也不會接受媒體採訪,更不會主動發聲。”至於為何如此低調行事,董助沒有給出正面回應。

  王健林、張近東領銜,

  眾多大佬海外“淘球”

  在眾多到海外涉足“球事”的大佬中,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可謂最資深的一位。王健林天生好勝,這一點在足球上體現得最為明顯。還在中國足球甲A時代,王健林經營大連萬達,可謂是中國足壇叱吒風雲的大佬級角色,幾乎無人能與之平起平坐。當廣州恒大在中超風生水起時,2011年王健林以“三年五個億”贊助中國足球的方式,宣佈自己的強勢“歸來”。有人説,中超的異常火爆,讓王健林按捺不住內心的足球熱情。

  2015年1月,王健林再次出手,這一次,他投資近4500萬歐元,買下西甲豪門馬德里競技俱樂部20%的股份。西班牙《國家報》指出,入股馬競,只是王健林走出的第一步,事實上他有著宏偉藍圖,比如,在中國開辦馬競青訓營,革新萬達青少年球員培養計劃,為馬競帶來一系列中國贊助商等。王健林4500萬歐元資金的注入,也有助於馬競緩解經濟緊張,加強馬競的實力。馬競的目標是在西甲成為第三大強隊,而王健林也看好馬競的這一點。

  此次萬達集團入股馬競後,雙方將各出50%,投資3000萬歐元在馬德里合建青訓中心,並在中國建設3所足校。

  事實上,早在出手收購馬競股份之前,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曾向王健林提議讓他以每年5000萬歐元的價格獲得皇馬主場伯納烏的冠名權。然而,王健林以缺少投資回報為由拒絕了,隨後,他投資了馬德里競技,而馬競正是皇馬的同城死敵。

  而提起意甲豪門國際米蘭,如果不是最鐵桿的粉絲可能不知道,國際米蘭是從AC米蘭分離出來的“孿生兄弟”。1908年,AC米蘭隊中的瑞士及意大利球員因為不滿球隊經營上過分“英國化”的政策,宣佈脫離球隊,成立現在的國際米蘭,於是才有了世界足壇舉世矚目、最耀眼的城市德比之一——米蘭德比(AC米蘭與國際米蘭進行足球比賽的稱呼。“德比”一詞用來形容兩支同城球隊之間的激烈比賽)。

  時過境遷,當初的米蘭雙雄,如今變成了“難兄難弟”。早在AC米蘭被中歐體育收入囊中的兩個月前,急於從國際米蘭的泥潭中脫身的印尼富商托希爾已經找到了“接盤者”,蘇寧集團成為藍黑軍團的新老闆。

  今年6月,蘇寧集團斥資2.7億歐元拿下國際米蘭約70%的股份。這已不是蘇寧第一次與足球俱樂部結緣,此前在2015年年底,蘇寧以5.23 億元人民幣接手江蘇國信舜天足球俱樂部,並將其更名為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

  根據《福布斯》公佈的2016年俱樂部價值排行榜,排名全球第16位的國際米蘭估值約為5億歐元。兩年前,國際米蘭前主席莫拉蒂將70%股份出售給托希爾的價格為3.5億歐元。單從數字來計算,顯然蘇寧這筆抄底買賣相當划算。

  對於收購國際米蘭,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給出的解釋是:佈局體育産業,打開健康消費更大市場;和蘇寧俱樂部內外聯動,提高技術體系和運營能力;實現國際化發展戰略。包括此前收購舜天俱樂部、旗下PPTV 2.5億歐元拿下西甲5年獨家全媒體版權等,體育産業已成為蘇寧六大産業板塊之一。

  然而,張近東要想帶領國際米蘭重回巔峰並非易事,球隊戰績連年不佳,財務狀況更是惡化。國際米蘭負債高達4.17億歐元,且面臨著連年赤字5000萬歐元量級起步的虧空。

  足球是燒錢的遊戲,目前國內涉足“球事”的大佬們,多出身於房地産、互聯網等行業。隸屬於製造業的深圳雷曼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雷曼股份”),年收入在億元級別,其實際控制人李漫鐵也加入了抄底海外足球俱樂部的行列。

  2016年6月,李漫鐵買的是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的澳超聯賽的紐卡斯爾噴氣機俱樂部,而且,李漫鐵沒有通過上市公司雷曼股份收購,而是通過個人出資的雷曼投資實現了交易。他解釋説,目前雷曼體育資産正在培育階段,不方便由上市公司直接收購,且大股東個人的體育資産權益會成為上市公司體育佈局的重要部分。

  明明“穩賠不賺”,

  為何還要去撒錢?

  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政策的利好,加上海外足球俱樂部的整體不景氣,促成了中國資本出海掃貨的最佳時機,也預示著中國足球發展迎來最佳歷史時期。

  僅今年前8個月,中國資本在海外瘋狂“掃貨”,一口氣收購了8家海外足球俱樂部全部或部分股份。然而,單純從商業邏輯出發,目前不少中國資本買進股份的海外俱樂部都不能盈利,蘇寧控股的國際米蘭負債甚至超過4億歐元,AC米蘭也負債超過2億歐元。那麼,為何中國資本卻如此熱衷於看上去並不賺錢的生意?他們看中的究竟是什麼?

  一般而言,足球俱樂部收入來源包括三種:比賽日收入(球票及周邊)、電視轉播收入(國內賽事及洲際賽事)、商業收入(贊助商、産品銷售、球場旅遊、其他商業行為)。德勤數據顯示,2014—2015賽季英超盈利7.18億歐元,德甲盈利3.16億歐元,西甲盈利2.64億歐元,法甲虧損0.35億歐元,而意甲則巨虧1.33億歐元。意甲排名墊底的原因在於收入過分依賴電視轉播版權費用,而其他商業權益開發明顯不足,且球員薪水支出過高,達到總收入的72%,遠高於其他聯賽。就算英、德、西三國聯賽目前還處於盈利狀態,但各俱樂部之間的“貧富差距”也比較大。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為中歐體育的李勇鴻、蘇寧的張近東捏了一把汗,甚至有人質疑:“明明是‘穩賠不賺’的生意,為什麼還要去撒錢?”

  採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投資海外足球産業的中國企業,都把投資當做一次打通“通道”的機會。“通過並購,實現在海外打品牌、建立商業渠道的目的。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訴求和戰略打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這些企業涉足體育産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和《體育産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兩項政策的出臺。“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發展目標包括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從業人員數超過600萬人,産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産總值中的比重達1.0%,並將推廣‘所有權屬於國有,經營權屬於公司’的分離改革模式,鼓勵發展職業聯盟。”該人士認為,中國的企業家越來越關注和在意國家宏觀政策,一些企業家會根據相關政策為企業未來發展做方向性的調整和定位。

  一方面是中國資本的海外狂掃,一方面是受歐債危機影響,歐洲職業足球俱樂部經營狀況普遍堪憂,紛紛出售股份尋求自救。“表面看來,買一傢俱樂部甚至比引進一個球星的價格還便宜,中國企業抄底成功了。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嚴格來説,歐洲俱樂部迎來中國老闆的故事屬於‘換湯不換藥’。以前歐洲頂級俱樂部的金主都是來自俄羅斯或者阿拉伯的富商,現在金主換成了中國人而已。”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與一些消極聲音不同的是,更多人對中國資本並購海外體育産業持樂觀態度,有人認為,目前一些中國企業在國內壯大成熟後,急需開拓國際市場,足球就是一種最好的廣告宣傳。還有人表示,在歐洲成熟的職業足球市場,投資足球俱樂部並不僅僅為了做品牌,而是可以通過良性的運營獲取切實的盈利。現在中國資本紛紛“控股”歐洲足球俱樂部,雖然在經營上仍然要依靠當地獨立的專業團隊,但他們憑藉管理上已經獲得的話語權,有利於自己真正學到先進的經營經驗,從而反哺國內的體育産業發展。當然,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中國資本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實習生路安琪對本文亦有貢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