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青銅峽有機大米“香飄”區內外

2016-08-25 18:00:31|來源:寧夏新聞網|編輯:黃蓉

  一公斤大米最高賣到220元,您相信嗎?可這是事實,享有“中國第一米”之稱的吳忠市青銅峽有機富硒大米就是這個價。

  青銅峽市是寧夏重要的經濟核心區之一,得黃河之利,土地肥沃,稻穀成片,是寧夏平原上聲名遠揚的“魚米之鄉”。作為全國商品糧生産基地、全國糧食生産先進市和寧夏噸糧市、水稻規範化旱育稀植示範市、科技興農試點市,青銅峽市糧食總産量連續 10多年排在寧夏第一位,所産的有機富硒米俏銷全國100 多個知名城市,榮獲全國食味品評第一名,是“全國第一米”。

  近年來,青銅峽市加快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全力打造特色産業規模化、優質糧食産業化,瞿靖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寧夏農作物研究所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塞外香優質稻新品種展示基地等園區與基地的建成,在塞外香、正鑫源、五朵梅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企業+農戶+基地+科研”的産業化經營模式不斷成熟,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土地流轉進程明顯加快,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優質稻米産區。

  在寧夏平原所産大米中,最負盛名的是“地三貢米”。地三是青銅峽市葉盛鎮的一個村莊,這裡所産的土種大白皮稻碾出的大米被稱為“珍珠米”,因西夏時為宮廷貢米而得名“西夏貢米”。清朝時期,康熙皇帝平定噶爾丹叛亂時在銀川停留10 多天,特地欽點 “珍珠米”、“西夏貢米”為餐中主食,後又將其點為宮廷貢米,至此,寧夏平原上的青銅峽大米逐漸成為清廷貢米。

  走進寧夏匯豐源有機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有機水稻種植基地,新型的水稻工廠化育苗溫棚一座連著一座,一片片綠油油有機富硒水稻正在茁壯成長。望著眼前的連片稻田,今年已51歲的全國勞模、農民企業家包立新充滿希望地説:“現在雖然辛苦,每年都能看到這片稻田裏就會鴨蟹成群,稻花飄香。”

  2009年,44歲的包立新用經營糧食加工坊積攢下的資金和銀行的500多萬元貸款,在葉盛鎮成立匯豐源有機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000多畝種植水稻,説服村民和他一起創業。當年,合作社共吸引106戶社員,畝均收入由之前800元增加到1100元。第二年,包立新到黑龍江“偷師學藝”,開始嘗試種植有機水稻,率先在葉盛鎮地三村和蔣灘村流轉土地8300畝,投資1360萬元,購置各類農田作業機械設備75台,建立了全區最大的有機水稻、優質水稻生産基地,使水稻産量、出米率提高了8%左右。目前,該合作社所産有機水稻在歐盟461項有機食品檢驗標準檢測中全部合格,産品品質過硬,1.26萬畝稻田年産值8100萬元,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包立新由此成為寧夏種稻第一大戶,曾兩度折桂全國種糧大戶金獎。

  瞿靖鎮瞿靖村是青銅峽市有名的有機水稻基地,張彥軍是村裏種植有機富硒水稻的“第一人”。2004年,張彥軍與寧夏黃河米業簽訂了10畝雜交優質水稻的訂單,當年收入每畝地就比過去種普通水稻多掙了150元。2005年,寧夏塞外香有限公司到村裏來簽訂有機富硒水稻訂單,嘗到了科技種田甜頭的張彥軍,率先和公司簽訂了10畝地的訂單。那一年,他嚴格按照公司的技術要求和指導種植水稻,當年每畝地又比過去多掙了500多元。這下,村裏人的心都動了,2006年,有30戶和他一起簽訂訂單。?2009年,看到了增收希望的張彥軍借助種植訂單農業的有利時機,組建了萬佳農作物專業合作社,農閒時間辦培訓班,請專家給農戶講種植技術,幫助農戶預購良種,聯繫訂單,農忙播種時節,他就和其他技術人員全程負責技術指導,為每位農戶服務。張彥軍告訴記者:“如今村裏沒有一家願意外租責任田的。為什麼呢?有機富硒水稻具有適應性強、便於管理、適於長期間作等優點,種植技術簡單易學,符合青銅峽農民群眾傳統的種植習慣。種植一畝有機富硒水稻,産出價值相當於3畝的小麥、玉米或種植其他品種水稻的2倍,目前種植有機米有政策補貼,有技術支持,有訂單保障,誰還舍得將自家的田地外租呢!”

  為做大做強“中國第一米”,青銅峽市在優質大米産業在優化品種、推廣技術、開拓市場、提高效益上狠下功夫,強力推進優質大米産業集約發展、規模發展、提質增效、促農增收。目前,全市大米加工企業達到36家,培育大米加工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8家,2016年全市優質水稻種植面積20.3萬畝,全市大米加工能力達20萬噸。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