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圓桌對話到G20 期待更好的全球經濟治理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范戴芫認為,在經濟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特徵,國家、經濟體之間金融貿易聯繫逾加緊密,金融風險傳導機制多樣且擴散迅速的情況下,防範風險,減少負面溢出效應更需要各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闡述發展中國家的主張和訴求,有助於促進全球經濟包容性、可持續增長。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認識的踐行,更顯示了作為大國的責任擔當。
資料圖片
7月22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釣魚臺芳華苑同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賴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裏亞、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舉行“1+6”圓桌對話會,圍繞“全球經濟形勢和挑戰”與“中國經濟轉型中的增長新動能”深入討論,共同會見記者並回答提問。
本次圓桌對話會堪稱史無前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總理及二戰後最重要的六大國際經濟組織負責人圍坐一桌,就共同的話題進行深入探討,這在全球尚屬首次。會議在宏觀經濟、結構性改革、創新、貿易投資、勞動就業、金融監管改革、可持續發展、國際經濟治理等八大領域達成共識。在英國脫歐引起全球資本市場大幅震蕩、世界多國出現令人擔憂的“逆全球化”勢頭、多邊主義受抵制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李克強總理倡議此次圓桌對話會,鮮明地表達了中國歷來倡導“全球化”與支持“多邊主義”的主張,同時也向世界表明瞭“中國政府願意在經濟金融政策方面和國際社會溝通,增強透明度”的開放合作、謀求共贏態度。
近年來,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巨大負面衝擊的逐漸消化,全球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同樣也面臨著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由於上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經接近尾聲,世界經濟增長緩慢。主要經濟體中,美國經濟復蘇進程低於預期;歐盟和日本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效果不明顯;受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的影響,新興經濟體中主要依賴原材料生産供應的巴西、俄羅斯經濟陷入困難。在經濟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特徵,國家、經濟體之間金融貿易聯繫逾加緊密,金融風險傳導機制多樣,擴散迅速的情況下,防範風險,減少負面溢出效應更需要各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從而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以共同維護全球經濟環境的穩定。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的同時,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進全球治理結構完善,在主要由發達國家主導的世界經濟規則與秩序中,更多地闡述發展中國家的訴求主張,增加了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當中的話語權。這既能促進南北溝通,助力解決發展問題;也能增進互信,達成理解,形成共識;更有助於改善現有國際經濟秩序缺乏發展中國家廣泛參與,在解決發展問題時僅靠週邊“修補”的局限性,使之更全面,更具包容性,從而在協調組織全球經濟活動時更為有力,更加權威。
2015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接近30%,中國經濟仍是世界經濟的“動力源”和“穩定錨”。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惠及世界,同時,世界經濟環境也同樣影響著中國的發展。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IMF不斷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的現實語境下,中國更加積極,更深層次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致力於增進溝通,達成共識,促進宏觀政策的協調,不僅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認識的忠實踐行,更體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
今年9月4日至5日,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為主題的G20 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在中國杭州舉行。G20的二十個經濟體成員來自世界各大洲(除南極洲),代表全球超過85%的GDP、80%的國際貿易及2/3的人口,是富有成效的全球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對話機制。期待我國領導人在即將舉行的G20峰會上,為促進全球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的包容性增長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也期待中國在未來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中國經濟網 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