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詐騙,安全教育不能缺位
8月24日下午,就山東臨沂18歲準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被騙走近萬元學費後猝死一事,教育部官網公開通報,提醒廣大新生謹防騙子以發放助學金等名義的欺詐行為。(新京報8月24日)
山東這名準大學生的遭遇令人唏噓不已。需要追問的是,詐騙者從哪獲得學生的信息?通常,當騙子打來電話,能準確説出學生正在辦理的事項,以及學生的姓名,被哪所學校錄取時,學生對這類詐騙是會放鬆警惕的。據報道,這名被害女生接到一通電話,聲稱要為其發放助學金。由於此前她曾在當地教育部門登記申領助學金,因此未加懷疑。根據這一信息,警方就應該追查,是不是教育部門洩露了信息。一種情況是所有考生的信息被洩露,詐騙者拿著電話打,“廣種薄收”;另一種是申請助學金學生的信息被洩露,詐騙者更有針對性。事實上,近年來的電信詐騙,都與公民身份信息被非法洩露有關,打擊詐騙要與嚴防公民信息洩露緊密結合。
而與此同時,這件事也再次提醒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希望這名女生的悲劇,能喚醒學校和家庭,把對學生的安全教育落到實處,而不只是進行形式化、概念化的安全教育。
在這起詐騙事件中,詐騙者用助學金為誘餌,讓學生先繳學費,再領回助學金和所繳學費,並且限定時間。預防這類詐騙,需要告訴學生一些常識:哪有學校發助學金要求先繳學費後返還的?對於貧困助學金,學生尚未入學,怎麼就過期不候了?
部分學生對於此類生活常識的缺乏並不是笨,而是缺乏生活經驗,即所謂的“涉世不深”,這恰恰是當前針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一方面,我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重視學生的知識教育,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學校對學生進行“圈養教育”,家長則包辦代替學生除學習之外的一切,這導致知識教育之外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都被邊緣化,學生缺乏對社會生活的了解,也缺乏生活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近年來,針對學生生活生存能力缺失的問題,教育部門已要求學校與家庭重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還有的學校已讓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但安全教育的效果尚不理想,沒有進入學生頭腦,這是因為很多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是知識化和概念化的。而安全教育,本質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需要融入社會,了解社會,這就需要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引導下,學會在社會中生存。比如,有的家長擔心出安全事故,就一直對孩子上下學採取接送的方式,直到高中畢業都如此。這屬於對學生的過度保護,很難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能力。
大學新生馬上就要開學,而很多學校都把學生獨立報到,作為新生的第一課。學生的安全很重要,但只有讓他們自己形成安全意識,掌握安全能力,才是真正的安全,家長不能因擔心學生安全,而讓學生失去培養獨立性、自主性的機會。(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