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叮囑調研的這件事已成脫貧利器
中國西藏網訊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特地同在場有關部委負責同志説,對加大支持贛南茶油等扶貧産業可以去做些調研。如今,贛南油茶林面積達243萬畝,“贛州茶油”獲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油茶樹成了蘇區百姓脫貧致富的“幸福樹”。
胖嘟嘟的油茶果很是可愛
油茶樹是中國特有的純天然高級油料,其種子榨的茶油,可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營養價值比受熱捧的橄欖油高得多,還有可觀的工業利用價值。另外,油茶樹抗污染能力極強,對二氧化硫、氟的抗性及吸氯強,能改善生態。
而且,油茶是贛南蘇區最具特色的經濟林資源,不僅種植歷史悠久,當年還是為紅軍將士療傷的藥物,是蘇區用來與白區交換彈藥、藥品等物資的重要商品,對支持革命發揮過不小的作用。
從左至右:油茶種子、成品茶油、油茶花
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聯合下發的《全國油茶産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和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木本油料産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中,將發展油茶産業提高到了保障國家食用油安全的高度。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國家重視程度高、地方基礎好的油茶産業成為江西省精準扶貧特色産業,從資金到技術,獲得了大力扶持。
今年以來,江西省已陸續下達中央現代農業油茶項目補助資金和省級林業發展專項油茶産業發展補助資金共計1.55億元,用於今年11萬畝新造高産油茶每畝500元、5萬畝低産油茶林改造每畝200元及油茶科技示範園建設補助。
油茶喜獲豐收 攝影:曾文才
此外,江西省還利用“互聯網+”開展油茶科技服務惠及了大部分油茶種植戶,新工藝制取茶油技術愈加成熟,油茶附産品加工也有了新突破。産業鏈的不斷延伸發展,使得油茶産業作為江西精準脫貧項目,潛力大、後勁足的優勢凸顯。
在全國油茶産業發展示範市、油茶核心産區江西省贛州市,決心借鑒“贛南臍橙”的品牌戰略策略,把“贛南茶油”作為另一知名品牌打造。
贛州市出臺了全國首個油茶信貸支持指導意見,通過開發“油茶貸”等專項信貸産品,創新油茶林權抵押、承包經營權抵押、農戶聯保貸款等貸款擔保方式,解決油茶産業資金投入不足問題。其中,僅農行贛州分行截至2015年末,就先後向5352戶農戶和11戶企業貸款近8億元,直接或間接帶動近2萬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通過從中央到地方的有效政策指引和精準幫扶,目前,贛州已有近3萬戶、13.5萬名貧困農民參與油茶産業發展,人均年增收800多元。不少贛州農民已經過上了“一份林地掙兩份錢”的生活——林地流轉掙租金,油茶基地務工掙薪酬。
在贛州興國縣,建設中的傑村鄉萬畝油茶基地將種植生態林1.7萬畝、油茶1.3萬畝,同時,該基地還間隔種植楊梅、火龍果、西瓜等,意在實現山上種油茶、林下養雞、山窩養魚的集生態油茶産業、美麗鄉村建設、文化鄉村旅遊于一體的立體式開發。全鄉所有452戶貧困戶把每戶2萬元的産業扶貧資金入股該基地,從而每戶獲得5畝油茶股權。
興國縣委宣傳部長藍賢林扳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前5年,油茶樹還沒有産出之前,基地給予貧困戶每年每戶保底分紅3000元;第6年,油茶挂果開始産出,實行收益分紅。另外,基地還需要500多名工人,能吸納110名貧困人口。我們縣的茶油現在供不應求,通過這種綜合利用、託管經營、股權受益的模式,2016年實現整鄉穩定脫貧一點問題都沒有。”
國家林業局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副司長楊冬曾分析,中國還有近6億畝的宜林荒山荒地和大量的鹽鹼地、沙荒地等,利用這些土地大力發展木本油料,既不與糧食爭地,又能有效增加國內食用植物油供給。“企業+基地+農戶”的“興國模式”無疑是值得借鑒的。
全國政協委員、毅德國際控股集團創始主席王再興也算過一筆賬:台灣企業曾到江西以13元/斤的高價大量收購幹茶籽,粗榨毛油價格超過40元/斤。而高産油茶品種樹齡可超過80年,畝産茶油可達50公斤以上。如果一戶經營10畝高産油茶,進入盛産期後年純收入將超過1萬元。並且,油茶産業整地、造林、撫育、採摘等都需要大量人力,能穩定消化山區貧困人口。
截至去年底,江西省油茶種植面積已達1362萬畝、年産茶油11.8萬噸。按照國家規劃,江西有100個縣市被列為油茶最適宜栽培區,到2020年,種植面積要達到1474.6萬畝。屆時,相信將有更多老區百姓依靠油茶産業脫貧致富。(中國西藏網 文/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