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一帶一路”同樣是話語體系建設

2016-08-31 10:12:06|來源:人民日報|編輯:王瑞芳

  “推進民心相通,弘揚絲路精神,推進文明交流互鑒,重視人文合作”,“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學術研究、理論支撐、話語體系建設”,在近日召開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把“話語體系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開了新的工作面和突破口,也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提出了更高要求。

  深圳是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和改革開放的窗口,正全力打造“一帶一路”的戰略樞紐,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更是責無旁貸。2015年深圳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進出口4510億元,佔同期全國的7.3%,這更説明,深圳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發揮自身優勢,圍繞“一帶一路”講好中國故事,唱響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讓互利共贏、民心相通等理念深入人心,成為世界讀懂中國的價值標識。這是深圳的重大機遇和光榮使命。

  基於這樣的認識和目的,我們策劃製作了大型新聞紀錄片《共贏海上絲路》,以深圳企業“走出去”為樣本,講述這些企業在海上絲路沿線20多個國家拓展打拼的故事,有抽象的理念,也有具體的敘事,更融匯著普通人有血有肉的人生歷程。引入演講手法、講述生動故事、運用海外第三方視角……這部紀錄片創新方式方法,努力為“話語體系建設”提供深圳經驗。

  講好中國故事,就要創新表達方式。避免以往千篇一律的宏大敘事,以鮮活的個體講述中國人融入當地、造福居民的“美麗心靈”,實現“看不見的説服”,使中國故事、中國聲音更多為海外受眾所認同。這部紀錄片就講述了一個個動人心扉的故事。安徽小夥戴俠代表深圳企業在非洲開拓太陽能市場,曾面臨著到底是回國還是留在非洲的糾結。3年裏,戴俠得過瘧疾,近距離面對恐怖襲擊的威脅,更重要的是,馬上就要成家,但使命感和成就感讓戴俠在非洲留了下來。他説,能實實在在感受到中國太陽能産品給非洲民眾生活帶來的改善。正是眾多的普通創業者,在用熱情和汗水讓各國的“民心相通”變得立體和穩固,講述他們的故事比任何説教都更有力更有效。

  講好中國故事,就要用中國實踐昇華中國理論。如果説講好故事決定了“話語體系建設”的傳播力,那麼理論支撐則構成了“話語體系建設”的骨架和血肉。加強“一帶一路”話語體系建設,就要更加系統地提煉中國智慧、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長期以來,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媒體總是喜歡給中國貼上“只賺錢不付出”“新殖民主義”等標簽,貶損甚至抹黑中國。對此,我們應該旗幟鮮明地宣揚“一帶一路”的核心理念是互利共贏,是與沿線國家共同唱響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紀錄片中,我們邀請了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地的受訪者談論互利共贏,從“第三方”視角闡釋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

  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爭取國際話語權、解決“挨罵”問題,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課題。尤其是在當前,國際輿論“西強我弱”的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他塑”而非“自塑”,在國際上有時還處於有理説不出、説了傳不開的境地。越是面對這樣的輿論環境,就越是要積極推進“話語體系建設”,為“一帶一路”建設爭取國際理解、回應輿論質疑、凝聚更多共識,更為樹立中國的國際形象添磚加瓦。(李小甘)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