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走進"紫光閣"的年輕人:"國家之大"難以想像

2016-08-31 07:46:28|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靳松

  走進“紫光閣”的年輕人:“國家之大”難以想像

  中國人民銀行實習生合影。

  走進“紫光閣”的年輕人:“國家之大”難以想像

  文化部實習生合影。

  導語

  “紫氣東來,霞光朝元。”紫光閣,位於中南海的中海西側,是國務院領導同志接見外賓的重要場所。紫光閣,又是中央國家機關工委主辦的黨建宣傳網的名字。紫光閣,也是為無數青年學子所景仰和嚮往的“高大上”之地。自2014年開始,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共同實施中央國家機關(“紫光閣”)大學生實習計劃,組織和引導青年學生走進中央國家機關實習,體驗機關運轉狀況,了解國家治理體系,進而堅定理想信念、認知國情民情、全面成長成才;同時促進中央國家機關提升在青年學生及社會公眾中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搭建國家公務員與青年學生的交流平臺。自此,在每年的火熱夏天,在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發改委等中央國家機關的業務、綜合、黨群等崗位上,一批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的大學生以業務實踐、政務觀察、特色交流等為主要內容開展實習工作。實施3年來,參與部委由5家增至16家、參與高校由5所增至32所、參與學生由38人增至136人。下面,就讓我們看看2016年參與實習的學生和導師、參與部委和高校團委一起敘説的“紫光閣”故事……

  賈潤東(國家知識産權局實習生、北京大學區域經濟學專業2016級碩士研究生)

  在實習中我有很多思考和感悟,總結來説就是“三大一小”。第一個大是感受到“國家之大”,我負責整理了兩個櫃子的公文,蓋了1000多個歸檔章,翻看這些來自黨中央、國務院、國家各部委、各省(區市)、各民間團體等的公文,我體會到保障這個偉大的國家高效運轉、人民幸福安康的治理體系竟是我想像不到的大。第二個大是“事業之大”,每一個部委都面向一塊國家的事業,每一個人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就像一個個小齒輪一樣,高效協調的運轉才使我們的國家走得更好更快。第三個大是“責任之大”,作為中央機關和國家部委,每一項決策、每一份文件都是指導全國工作的綱領和方向,這份責任重於泰山。而“小”,是指從小事做起,面對國家之大、事業之大、責任之大,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勤奮努力紮實學習,鍛造品格修養德行,明辨是非堅定信念,篤實肯幹踏實做人。

  通過實習,我體會到知識産權事業在國家發展、尤其是科技創新事業中的重要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國家發展戰略之一,而鼓勵科技創新、增強發明創造,必須知識産權保護先行。在實習中,我還觀察到,國知局有著濃厚的學習氛圍,局裏的每一位老師都在堅持學習,無論是學第二外語,還是學新的專業知識。我想,這一方面反映出國知局業務性強、專業性強的特點,更反映出以國知局為代表的中央國家機關和部委公正高效、嚴謹求實、和諧進取的工作作風和國家公務人員認真負責、終身學習的工作態度。有著這樣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將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知識産權強國指日可待。

  短短的一個月實習已經結束了,但我們與“紫光閣”實習計劃的緣分遠沒有結束,我們與實習導師、實習戰友的緣分遠沒有結束,我們與社會公共事業的緣分沒有結束。我們作為全國大學生的代表有幸走進了中央國家機關部委,近距離觀察、學習、體會了國家機關工作實務。我們要借這次難得的機會,做好“傳聲筒”“發聲器”和“宣傳員”,把我們的所見、所聞、所感,利用我們熟悉、擅長的方式傳播出去。從小做起,也許就從發一條精彩的朋友圈、微博做起,從寫一份高品質的實習總結做起,從開一場成功的分享會做起,就像今年裏約奧運會我們的游泳健兒傅園慧一樣,用我們的洪荒之力,把這分收穫、這分感動傳遞給千千萬萬的青年。

  劉盛威(教育部實習生、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2015級碩士研究生)

  蘇格拉底説:“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過的。”從我第一次走進教育部的大門,第一次參與完成所在司局工作,到第一次在電梯裏偶遇教育部長……每個第一次都是對我傳統認知觀念的重塑。簡單的辦公會、會議室,樸素的領導幹部,飽滿的工作熱情,溫暖的禮貌問候,無論級別高低,凡是任務交接、文件傳遞都會彼此禮貌回應,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謝謝”。行走的真實,是對道聽途説最有力的反擊。

  在我實習的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辦公室,主要負責全司的公文運轉、文字記錄等工作。剛接觸時覺得很簡單,以為就是一些收發文件、整理材料的工作,然而想要做好這樣看似簡單的工作卻並不簡單。每天早上要去報刊室取全司訂閱的所有報刊,根據報刊類別、處室情況分類整理配送;每天至少4次去辦公廳秘書處、機要室對接公務要件,並根據類別、批示呈送至不同的司領導後轉至具體處室,其中不乏中辦、國辦的機密文件。文件多的時候,我在教育部大院南樓北樓間來回跑了18趟;每天都要登記涉及本司局的文件內容,包括中央領導的批示、教育部領導閱示等;每天要定期回饋之前文件的處理結果,等等。

  在工作中,我有兩個體會最為深刻。第一,很多事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好、處理好每個細節著實不易:精準的用詞,嚴謹的標點符號,“短實新”的文風,寫作必須要講究實效,拒絕空話、廢話;嚴格的保密紀律,文件該看的要仔細閱讀,不能走馬觀花,不該看的則堅決不看。第二,文件流轉採用的是層層遞進,每次流轉都要求責任人簽字。以一份政策性文件為例,從初始起草直至最終出爐可能經歷了幾道甚至幾十道的流轉,其中包括了各部委司局的反復研修、各省直部門、基層單位的意見徵詢以及各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的熔爐再生。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中央部委是以這種極其規範的流程、嚴格的要求、責任分工明晰的制度運作的。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我的全部實習收穫,那就是“責任心”。實習導師常説:“遇事要認真,沒有一件事是小事;工作沒有難易之分,只有用心與不用心。”的確,也許多審幾次的一篇文稿可能就節約了整個公文的流轉時間;也許隨手阻止陌生人的拍照可能就挽救了國家機密的洩露危機;也許在下班時間接聽的一通電話就能處理基層的一件十萬火急的事。在這裡,我越發地感受到責任已經不單純是一種義務,而是形成了一種文化氛圍,一種敬業奉獻、嚴於律己的文化氛圍。作為屹立時代潮流的青年學子,我會把在中央國家機關裏體會到的“責任之心”傳遞到更多、更遠的地方去,分享給身邊的老師、同學,讓這“責任之心”源遠流長。

  高雅(文化部實習生、華中科技大學英語專業2013級本科生)

  在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翻譯處實習一個月的時間裏,我熟悉了文化部的組織構架、外聯局工作運轉概況及翻譯處的工作流程,對國家公務員的工作狀態、作風有了感性認識和理性了解。我的感受,總結起來就是“三二一”。

  三類工作:嚴謹細節,紮實高效。我在翻譯處負責了三類工作:事務性常規工作、2016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研修班的前期翻譯、大型活動的會務組織。去譯研網開會都不敢怠慢,與50余位不同母語的嘉賓反復聯繫溝通使出了我的“洪荒之力”。在繁雜的各類工作中保障三大類工作圓滿完成,需要每個環節的“紮實”和“高效”。經手一件事,就應落實一件事。注重工作的方法、嚴謹的細節。

  兩種轉變:耳濡目染,腳踏實地。“紫光閣”實習計劃搭建了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和青年學生的交流平臺,走進文化部外聯局翻譯處,通過對工作的親歷、親覺、親聞,我對國家機關的認識從“道聽途説”到“耳濡目染”,産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是對國家機關公務員隊伍認識的轉變。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承擔著對外文化傳播等重要工作,繁多的工作任務、高效的辦公效率、節儉的工作作風、和諧的人際關係等都為中央機關與公務員正名。正是每個崗位、每個人如螺絲釘般不辭辛勞,才使國之大廈有條不紊地運行著。二是我的工作能力有了轉變。在翻譯處的實習,我切身體會到了“態度”決定做事品質,“條理”和“紮實”保障工作順利進行。一些重要環節多次核實進度,注重計劃和反饋。嚴謹的工作態度、重視細節的工作作風,保證了工作順利進行。

  一分情懷:以文化人,堅定信念。實習期間,領導和前輩們全身心投入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事業中,不斷創新機制,搭建平臺,打通障礙,力爭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打造一條坦途。在這個開疆拓土、白手起家的過程中,充滿了障礙與困難。而我看到,支撐他們毫不猶豫、毫不退縮地堅定向前走的,不是對個人利益的追求,而是打心底裏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信仰,真正把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創造良好平臺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這是一種對國家、對人民的信仰,對自身職業的追求,是支撐這群人不斷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原動力。

  通過三類工作,讓我體會到了兩種轉變,堅定了一分情懷,受益匪淺。我將把所學、所知、所聞用到未來的學習工作中,堅定信念、不忘初心,堅持學在主動、學在細微、學在嚴實,盡到敬業之責、律己之責、遵紀之責,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貌。

  劉瑞生(實習導師代表、國務院國資委群眾工作局青年處副處長)

  我認為,大學生實習計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社會與校園、機關與群眾、跨越年齡與經歷的交流進步之“窗”。窗裏的人和窗外的人都能互相看一看,了解了解。

  對於機關來説,我們從這個窗口看青年同學們的水準、素質、能力、思想,增加對這一群體的認知,並通過他們來檢視我們自身。機關裏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但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為數極少,因為有了實習生,我們處就出現了出生於1964年、1974年、1984年、1994年的同志一起工作的場景,有時候都覺得恍惚,感覺很不真實。那麼機關幹部對90後青年有多少了解?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些孩子,在想什麼?做什麼?喜歡什麼?學習如何?本事如何……這些都是疑問。通過一個月的相處、交流,給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相比于我們20多歲的時候,他們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有更開闊的視野,更強大的自信,更平和的心態,有思想,有創意。這與我們平時對90後的認知是有差別的,對我們觸動很大。我們同事交流起來,感覺這些同學就像一股清風吹進了我們的機關,讓我們消除了一些對90後老舊的、偏頗的成見,也讓我們檢視自己,並真的會靜下心思考和復盤我們已經習慣了的機關生活和工作方式。假以時日,他們中有些人會成為我們的同事,有些人會成為我們的工作對象,更多的人會在社會各行各業堅實成長,如何適應新生力量的崛起並與之産生共鳴,帶給我們很多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從這個窗口第一個要看的就是中央國家機關的結構和運作。中央國家機關在很多人眼中都有神秘色彩,每個單位都看起來高大上,都有武警保衛,很多同學是帶著探秘的感覺來到機關的,在機關門口照張相都會覺得與眾不同,要抓緊發個朋友圈。同時,社會上對國家機關和公務員的誤讀也一樣是他們所疑惑的,到底是不是臃腫拖遝、效率低下?到底是不是清閒有加,報紙加茶?我想,通過這一個月的實習,他們參加了我們的全局工作會議,參加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每一次發文、打電話都要面對一百多家中央企業,在忙碌起來都要小跑的時候,在華燈初上才走出機關大樓的時候,我想所有的誤讀和疑惑就再也不會存在。就像陳奕迅一首歌裏寫到:“我來到你的城市,走過你來時的路。”只有有了這樣的親身體會,所有的感情才會放在將心比心、感同身受的那個位置。

  楊濤(部委團委代表、國家發改委機關團委副書記)

  看到來自全國諸多高校的大學生們,我是既羨慕又高興。羨慕大家尚未踏出學校大門,就能擁有親身走進中央國家機關的體驗,這在我讀書的時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接到工作後,我真切感受到這項工作應當做好,可以做好,也必須要做好。我們及時制訂了詳細的工作方案,認真考慮了各個環節的安排和銜接。在確定實習崗位時,為確保崗位需求的“零遺漏”,我們做到了全委總動員,徵求意見全覆蓋。在最大化地為實習大學生提供機會的同時,也達到了良好的宣傳效益,擴大了中央國家機關大學生實習計劃的影響範圍。為保障重點工作的“零差錯”,召集辦公廳、政研室、人事司、機關服務中心和各用人單位召開專題研討會,專門研究落實實習大學生的入委、就餐、保密教育、宣傳、導師配備、來委路線等問題。

  在實習的一個月內,我們先後召開3次交流會,並組織大學生到我委品牌窗口政務服務大廳參觀學習。大學生們也主動擔當起中央國家機關的宣傳員,將自身在實習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輻射出去。9名大學生在我委實習期間,共計寫作個人感悟和總結材料36篇,發表朋友圈、微博逾50條。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感覺到一個月的時間太短。今年,各個司局對來我委實習大學生“滿屏點讚”,7個用人司局有5個都向我們提出延長實習時間的需求。

  我認為,這是中央國家機關展示和改進工作作風的良好契機。很多學生都跟我説:“通過實習切身感受到了國家發改委精、嚴、實的作風,沒想到中央國家機關的工作如此緊湊、如此忙碌,‘5+2’‘白加黑’是常有的事,更別説有喝茶聊天看報紙的閒暇了。”對我們而言,也可以借此機會聽取借鑒大學生們的新鮮理念和活躍思維,改變我們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思維定勢和行為習慣,這也可以説做到了“雙贏”。這也是發現和培養人才的有效渠道,通過和實習大學生的接觸,我們感受到這些優中選優推薦來的學生都是思想上進、綜合素質高、能吃苦、能奉獻、能力強的孩子。實習使他們真切了解了中央國家機關,也讓他們中的一部分堅定了來年報考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的意願。這也是中央國家機關履行和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有助於新形勢下中央國家機關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青年、服務大局。

  儘管只有一個月的實習時間,但對於雙方來説都是一段寶貴的、難忘的經歷。復旦大學的袁晶同學在我們機關團委實習,我問她為什麼想到政府工作,她回答兩個字:“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七一”講話中,多次提到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想,這分初心既屬於從事政府工作多年卻依然“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卓越為公”的“老司機”們,也屬於剛剛踏入國家機關,懷揣理想抱負,家國天下,仰望星空的“小鮮肉”“小水果”們。

  陳永利(高校團委代表、北京大學團委書記)

  必須肯定,“紫光閣”實習計劃是一個“既叫好又叫座”的項目。叫好是因為服務大局、叫座是因為凝聚青年;服務大局體現在符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對青年管理人才培養的需求,凝聚青年是因為就業關乎青年發展以及家庭幸福,是民心工程、社會熱點,近年來得到青年學生普遍關注和關心。在此基礎上,我們自然成為中央國家機關與青年學生最可信賴的“橋梁”,而啟動會、總結會成為我們團組織建設的明證,屬於“建團、管團”範疇。所以可以自豪地説,“紫光閣”實習計劃是高校共青團圍繞全團“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團要管團”四維格局推進工作的一次成功體驗。

  “紫光閣”實習計劃讓我們做到“領著學生跑,而不是跟著學生跑”,這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實現了團系統工作“服務與引領的有機統一”。我們設立的崗位、開展的工作、具體的要求、評價的標準,體現我們組織的價值導向和要求,具有很強的“引領”屬性。同時,學生需求旺盛,樂於接受,很好地實現了“服務”職能。我們説,高校共青團改革的本質要求應該就是“為了青年學生改革我們自己,目的是更好地服務引領青年學生”,所以這項工作的深入推進對高校共青團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和帶動作用。

  既然這項計劃如此之好,我們希望,特別是青年學生希望能進一步擴大範圍,同時精準對接,我們高校將全力配合相關工作;另外,考慮青年學生就業的主體還有企業以及事業單位,不妨嘗試拓展實習計劃的領域,我們願意作為試點高校來承接,以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需求,服務青年成長成才,更好地發揮共青團組織對青年的帶動和引領作用。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