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新長征路上的“通道轉兵”轉向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易成晨):地處湖南省西南角,懷化市最南端的通道侗族自治縣,曾有“百越襟喉、南楚極地”的稱號,這裡生態秀美,民族風情濃郁,但過去因為交通不便一直“養在深閨人不識”,直到上世紀70年代後“通道會議”這一紅軍長征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折事件被挖掘出來,這裡才逐漸為世人所熟知,通道會議決定轉兵西進挽救了中央紅軍,而在新時期的新長征路上,通道人又一次在“通道轉兵”精神和長征精神的引領下再度轉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
位於通道侗族自治縣的恭城書院,當年挽救中央紅軍的通道會議即在此召開。易成晨 攝
“沒有‘通道轉兵’也就不可能實現國運、黨運、軍運的改變,不可能有中國革命的勝利。”通道縣委書記印宇鷹告訴記者,“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勇於擔當”這16字的通道轉兵精神,深深地激勵了這麼多年來幾代通道人奮鬥成長,推動了通道社會事業的發展。“通道轉兵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實事求是,因此我們根據現有的經濟發展情況和特點,確定了生態立縣、旅遊興縣和産業強縣的戰略,”印宇鷹説。這對於一個仍有3萬多貧困人口的縣來説,無疑具有轉變命運的重大意義。
通道的侗族文化是全國範圍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侗寨、侗戲、侗錦,加之山清水秀,因此縣裏圍繞旅遊扶貧帶動村民脫貧致富上下足了功夫。“把旅遊這塊牌初步打活打好,通過旅遊帶動老百姓發展産業脫貧致富,效果非常明顯,”印宇鷹告訴記者。
政府搭臺,百姓唱戲,在典型代表皇都侗寨,這個兩千多人的村子裏過去村民基本都是務農或外出打工,村裏幾乎沒有旅遊基礎設施,外來遊客連吃飯問題都沒法解決。在確定打旅遊牌的情況下,通道政府去年下大力氣對整個侗寨的旅遊基礎設施進行了完善,事實證明一旦有了良好的平臺,效果就立竿見影,不少外出打工的老百姓陸續返鄉,因為他們發現在家門口就能賺到比在外面更多的錢了。
在村裏,由20多位本地村民組成的藝術團成為旅遊脫貧的模範,藝術團表演的是自編自導自演的原生態侗族歌舞,節目多達10余種,為遊客付費演出。隨著通道旅遊事業的整體發展,以及皇都侗寨成功申報為4A級景區,藝術團已經從2013年時的一週一兩次演出,發展到現在每天都要表演。政府不僅提供配套設施,還派出文化專幹指導他們改善節目以使其更具觀賞性。藝術團成員現在一個月已經可以拿到三四千元工資,加上做燒烤、開門店等副業,每人基本月入五六千元。
旅遊業的旺盛發展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來通道遊玩,“2013年70萬人次,2014年140萬人次,2015年260萬人次,今年估計會突破350萬人次,旅遊收入可達到13億,旅遊這塊的增長基本在30%以上,”印宇鷹説,旅遊扶貧成果也正在顯現,“去年300多貧困戶一萬多人參與到旅遊扶貧這一塊,有60多家貧困戶做了星級農家樂,皇都侗文化村村民的平均收入,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近2000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