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駐港特派員:中國理念在G20綻放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丁一鳴):8月30日,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宋哲在香港《星島日報》撰文,題為《中國理念在G20綻放》。文章評論稱,中國的世界觀、發展觀、合作觀和價值觀將在G20峰會上體現,併為世界做出貢獻。
宋哲在文章中説,再過幾天,第十一次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將在美麗的歷史名城杭州舉行。這是今年中國最重要的外交活動,集主場外交、首腦外交、經濟外交和多邊外交于一體,備受國內外關注。
這是中國首次舉辦G20峰會。濃淡相宜的西湖、煥然一新的社區、整潔暢通的街道、全民參與的氣氛,令杭州峰會帶上很深的中國印記。但這只是表面的,更重要的是,中國通過舉辦峰會為世界帶來了什麼理念,貢獻了什麼智慧,提出了什麼方案?會議還沒開,但我們從本屆峰會的主題、議題及籌備過程,已可看出端倪。
一看中國的世界觀。當前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令世界處於大變動、大調整中。中國始終認為,現代化令世界成為一個整體,昔日的天涯海角已變成左鄰右舍。當今世界的任何問題並非某個國家自己的問題,只靠一國也無法單獨應對。這也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的啟示,是G20成立的初衷。G20成員都是世界重要經濟體。在經濟、貿易、金融高度聯動的世界上,每個國家都要負起自己的責任,為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迎接挑戰、出謀劃策。這是當今世界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順應時代發展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的,彰顯了中國願與各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懷與擔當。
二看中國的發展觀。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經驗表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當前世界非傳統安全威脅凸顯,部分國家和地區社會矛盾突出,這與國際金融危機後續影響仍在發展、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傳統經濟增長方式遇到瓶頸密切相關。近年來,一些國家政府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或量寬政策,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經濟數據,卻未能治本。“智者順時而謀”。要適應國際經濟“新常態”,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通過轉方式調結構激發市場活力。中國政府“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核心就是通過加大創新力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競爭力。本次G20峰會主題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正是中國發展理念在世界的延伸,也是中國對解決世界經濟發展困境做出貢獻的方案。
三看中國的合作觀。無論是在經濟發展領域,還是更廣泛的國際事務中,中國都倡導要合作、不要對抗,要與鄰為善、不要以鄰為壑。我們主張,合作要平等相待。在G20中,不管是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的中國和美國,還是成熟發達經濟體,或是新興市場國家,都是合作的平等夥伴。大家有話好好説,有事一起辦。合作要和諧包容。各國國情和發展道路不同,但在共謀發展中要互相尊重、取長補短,而不是將自己的觀點與發展模式強加於人。合作要互利共贏。現代科技發展令世界變“小”了,我們卻要把共同發展的蛋糕做“大”,讓更多的人受惠,而不是轉嫁矛盾、損人利己。
四看中國的價值觀。中國是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國家,優秀的中華文化對解決當前世界發展面臨的問題提供了借鑒。比如我們近年來提出“正確義利觀”,這對國際關係、對全球經濟治理都具有重要意義。國際社會不應恃強淩弱、嫌貧愛富,而是應該義利兼顧,必要時舍利取義。本次G20峰會邀請了東盟主席國老撾、非盟主席國乍得、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塞內加爾、77國集團主席國泰國,以及哈薩克斯坦、埃及等發展中國家參加,使本次峰會成為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代表性最強的一次。這體現了中國最大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和堅持維護髮展中國家權益的定位。
G20是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臺,本次峰會則承載了國際社會的高度期待。細心的讀者可能注意到,本次峰會的會標是一座橋,這表示中方希望G20能成為一座橋梁,連接中國與世界,連接各國人民,凝聚共識與智慧,為世界經濟開出良方,找到方向。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也是東西方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國家開放的重要門戶,在國家對外開放中一直髮揮著橋梁作用。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在國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背景下,希望香港也能從G20杭州峰會中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