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炸彈襲擊頻發 《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面臨挑戰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劉素雲):以禁止使用集束炸彈為宗旨的“集束炸彈聯盟”9月1日在日內瓦發佈的年度報告顯示,敘利亞、也門等衝突地區使用集束炸彈的情況仍頻繁發生,不少平民因此被打死或致殘,《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面臨嚴峻挑戰。
集束炸彈是一種內含多個“子炸彈”的母彈,通過火炮、火箭發射或飛機投擲,在空中釋放出“子炸彈”,打擊範圍可以覆蓋一個足球場大小。一般情況下,一枚母彈可以攜帶80枚到600枚“子炸彈”。然而,這些“子炸彈”常常不能全部爆炸,原因是子炸彈需要經撞擊後才能觸動引爆裝置,但由於地面情況複雜多變,約有10%的子炸彈不會立即爆炸,對平民構成了長期潛在威脅。
《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于2008年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簽署。公約規定禁止使用、研發和生産集束炸彈,締約國應在八年內銷毀所有庫存。該公約于2010年8月1日生效,目前已有119個國家加入。世界上最大的集束炸彈生産國俄羅斯和美國尚未簽署這份公約,中國也未加入。
今年的報告是“集束彈藥聯盟”發佈的第七份報告,涵蓋了集束炸彈的使用、所造成的人員傷亡、締約國履行公約的情況等內容。
報告稱,2015年至2016年,集束炸彈繼續在兩個主要衝突國家使用。一是敘利亞,集束炸彈襲擊事件有增無減;二是在也門衝突地區,沙特阿拉伯為首的聯軍多次使用集束炸彈。報告還指出,平民是集束炸彈的最大受害者。2015年,平民佔到集束炸彈造成的傷亡人數的97%。
此外,清除遺留集束炸彈的努力仍面臨巨大挑戰。目前至少有24個國家仍然受到遺留集束炸彈的威脅,只有3個締約國達到了公約規定的10年內清除遺留炸彈的目標。
與此同時,自2015年8月以來,又有5個國家批准了禁止集束炸彈公約,兩個國家加入該公約。此外,一些國家的履約努力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已有29個締約國銷毀了總計140萬枚庫存集束炸彈,其中包含1.72億枚子炸彈,佔到這些國家集束炸彈總數的93%。另外,德國、意大利、日本、莫桑比克、瑞典和法國已完成全部銷毀庫存的目標。
報告同時呼籲締約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維護集束炸彈受害者的權益。